English

植根徽文化沃壤凝练新时代精神

2007-10-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是人们对徽派建筑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相辅相成文化内涵的直观描述。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以鲜明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卓然传世。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所以培养建筑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我们始终植根于徽文化

沃壤,坚持文化传承、文化育人,在弘扬地域和民族文化过程中,凝练新时代精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党委书记胡昭林对记者说。

保护传承润物无声

古民居、古村落是徽派建筑精华,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保护工作十分艰巨。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与黄山市社科联的联合调查,皖南地区尚存的1022个徽派古村落和6079幢古民居,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胡昭林说:“作为徽派建筑文化研究的主阵地,我们必须历史性地承担起研究与保护徽派建筑的重任。”

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省内第一个古建筑研究所,到整合全院力量,组建跨学科、跨系(院)学术机构――徽派建筑研究所,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徽派建筑研究和保护上,一直不吝于投入精力、人力和财力。胡昭林介绍,学院在徽州古建筑测绘与保护、徽派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传统建筑材料和徽派建筑消防理念、生态系统、彩画艺术、建筑美学以及徽州“三雕”艺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公开发表近50篇论文,申报多项省级、厅级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编辑出版了《古建筑测绘成果汇编》及《徽派建筑研究成果汇编》;翟光魁老师的《徽派建筑》一书,已作为本科教学教材。

“保护的目的是传承,传承是最好的保护。”胡昭林认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长期对徽州古建筑测绘、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珍贵古建筑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既为徽派建筑研究提供了准确、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也为修缮、重建及异地复建积累了宝贵资料。同时,对徽派建筑精髓的把握,也直接促进了保护和传承。学院老师已经主持或参与完成了九华山回香阁改建、合肥包公祠修缮、屯溪老街复建、三河古镇复建、黄山风景区汤口镇生活基地设计等20多个徽派特色建筑工程项目。

教书育人薪火相传

“把徽派建筑与文化的传承和研究,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才能让徽派建筑与文化后继有人。”胡昭林指出,通过教书育人的实践,让文化薪火相传,是高校的使命和职责。

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设置“徽派建筑”、“古建筑测绘研究”、“徽派建筑研究史”等徽派建筑相关课程;面向全学院开设“徽州文化研究”、“徽派艺术研究”、“徽派建筑赏析”、“徽州文学与文化”等公共选修课程或名家讲座;相关专业设置地方建筑或古村落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的课程作业,安排为期四周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胡昭林介绍,学院在皖南建立了近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徽派建筑”成为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发挥徽派建筑资料和素材在教学、科研、育人中的作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拨专款建立了徽派建筑陈列馆,使之成为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徽派建筑文化的“第二课堂”。徽州古祠堂、古民居、许国牌坊仿真模型,古拙浑厚的石柱础,华美风姿的木雕,清新淡雅的砖雕,浑厚潇洒的石雕,马头墙、青瓦、望砖等馆藏素材无声地诠释着古代徽州人的建筑智慧。对濒临绝迹的许多非物质建筑文化,学校专门请到民间工匠,将他们的技艺通过口述与演示的方式制作成录像保存下来……

“最近几年,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徽派建筑的选题多了,对徽派建筑生态规划、雕刻理念、建筑防火结构、建筑色彩、古建筑遗产保护等方面提出不少具有创见性的观点。设计中融入了徽派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的作品多了。”胡昭林高兴地说,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毕业生正活跃在徽派建筑文化研究领域,守护和继承珍贵的徽派建筑文化遗产,推动徽派建筑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徽匠精神,熔铸院魂

“徽派建筑文化的影响,不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支撑建筑的内在精神品质,即‘徽匠精神’。”胡昭林介绍,古徽州地处崇山峻岭间,恶劣自然条件造就了徽州人的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在古建筑文化背后,是一群身背工具、走街串巷,廉价出卖精巧技艺的徽匠,正是这一群体以坚韧顽强精神创造出瑰丽的徽派建筑艺术。

胡昭林指出,徽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了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细腻规范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和独具匠心的创新思维。“学院不仅从徽文化沃壤中汲取教书育人的营养,而且重视从中凝练新时代精神,徽匠传统中刻苦严谨、团结进取的精神内涵,已经成为‘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办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创建于1958年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几分几合,几上几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建院初期的一穷二白,还是上马下马的反反复复,无论是体制不顺时的惨淡经营,还是规模扩张时的卧薪尝胆……只要是关乎学校发展大局,教职员工就只有共识,没有怨言,只有支持,没有阻挠。胡昭林感慨地说:“我们的教职员工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徽匠精神。”

把“徽匠精神”凝练为新时代职业精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始终注重将徽匠精神熔铸到对建院学子的培育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文化熏陶。新生入学,就要进行多种方式和渠道的校史和传统教育,感受学校的传统和文化氛围。每年组织大批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到工厂、到农村和生产一线,增强对徽匠职业精神品质的理解。

“进德、弘毅、博学、善建”是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新校训。进德是事业的立足点,弘毅是完成事业(学业)必备的意志和作风,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技术精湛,善建才能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建功立业。胡昭林说:“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勤恳扎实、钻研进取。这就是新时代徽匠精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