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音乐界迎战网络歌曲恶俗风

2007-10-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韵 我有话说

在中国红歌会唱响井冈山前一周,40位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在北京倡导健康的音乐之风,向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宣战。南北呼应,激浊扬清,令人兴奋。

不能触犯道德底线

2000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网络歌曲走进了公众的音乐视野,那与传统音乐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似

乎也奠定了网络音乐“俗”的品格。然而,近两年网络歌曲俗得有点离谱了,已不是“通俗”所能包容,有些甚至“低俗”、“恶俗”。

表现一:篡改经典,歪唱恶搞

“你问我钞票有多少,我背景好不好,我的心不移,我的爱不变,存折代表我的心……”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被篡改成了《存折代表我的心》;活泼明快的《吉祥三宝》也先后出现了“小偷版”等20多个歪唱版本;一些古典诗词也被改得面目全非,如“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据调查,这种歪唱恶搞被少部分中小学生视为“新时尚”,在网上翻新的速度相当快。

表现二:淫言秽语,暴力色情

“大连的哥们儿你到底有多狂?姑娘只要漂亮,多钱我都上!大连的娘们儿你到底有多浪?网上二十分钟咱们就可以去开房!”《大连站》、《武汉粗口》等一些所谓的原创毫不掩饰地宣扬着色情与暴力。

表现三:语无伦次,废话连篇“庄典夺目的衣裳为了片刻挥发出不平常,独自栖息的地方香飘飘”,有专家认为,这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践踏;还有“如果你要嫁给我,你的妈一定是我的丈母娘”式的?嗦废话。甚至还有人为了哗众取宠,把日常的吃喝等都写进歌词,如《我坐在马桶抽烟喝茶》等。《我爱人民币》、《等咱有钱了》等歌曲,则赤裸裸地煽动着金钱欲望。

网络歌曲中还充斥着大量对失意、三角恋甚至一夜情等主题的苍白抒情。这些歌只有装腔作势的深情而无心灵的真正感动,曲调雷同、歌词无味,被称为“口水歌”。

词作家阎肃说,现在人们的心态已经相当宽容、开放了,可我们还是无法容忍某些网络脏歌的鄙俗不堪,因为它们已经触犯了道德底线。

究竟是谁惹的祸

原因一:部分扭曲的社会心态的表现

网络音乐恶俗风出现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而非单纯的音乐问题。《人民音乐》编辑部主任、音乐评论家金兆钧指出,评价网络歌曲恶俗之风要看其产生的社会基础。近30年来,明确界定的恶俗之风大概有过两三次,往往是出现在社会发生变革比较激烈的时候,特别是青年人价值观受到某种冲击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音协《词刊》主编、词作家王晓岭也认为,网络歌曲恶搞是在大环境下诞生的,涉及到当前人们的一些心态,包括创作心态,接受心态。“不是惟独网络歌曲恶搞,短信的恶搞程度更甚。”因此,网络歌曲恶俗之风不仅是音乐人的问题,仅就歌曲谈歌曲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恶俗风。

原因二:网络开放性使然

被采访者们指出,互联网降低了音乐制作的门槛,使普通人获得了实现音乐梦想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一些格调低下作品以传播的便利。尤其是一些网络歌手通过网络一夜走红的经历,更是刺激了一些素质不高、急功近利的词曲作者和歌手。他们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不择手段进行自我炒作,而低俗无聊正是最常用的方式。

另一方面,与传统媒体受众是被动接受信息不同,互联网受众是主动搜索需要的信息。因而在网络上一个音乐作品要流行,作品的另类、出格、与众不同成为赢得点击率的一种方式。

原因三:经济利益驱使

目前网络音乐盈利空间越来越大。面对有些网络歌曲在一个月内被500万次下载到手机的纪录、或者市场收益已超过数亿元的神话,哪位经营者能够完全不动心?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作曲家徐沛东指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音乐网络和媒体,扭曲歌曲的衡量标准,为恶俗歌曲提供传播空间,恶意炒作网络歌曲排行榜,有意无意地煽动受众的非理性和低层次的需求,大大扩充了恶俗歌曲的市场空间。中国音协传媒协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遂今也指出:“网络音乐传播以点击率或下载率多为荣,点击率和下载率可以直接转成财富,这是最大的恶习。无线音乐在某种意义上更是推波助澜。”原因四:法规监管真空

由于网络歌曲的传播方式多元,突破了唱片、磁带等音乐制品的传统传播渠道,使原来的音乐市场管理办法失效,出版部门也无法追踪鉴定,网络歌曲即便违规,只要未制成有形的唱片、磁带等音乐制品,就不在传统法规的监管范畴内。加上网络歌曲数量浩如烟海,监管十分困难。即使像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纵然有监控中心,每天有几百人进行内容监控,但相对于海量的网上音乐,这几百人的力量实在是杯水车薪。

“羊”是怎么爱上“狼”的

有首网络歌曲叫《狼爱上羊》,写的是羊与狼的畸形恋情。为什么“羊”一样单纯的青少年能喜欢上“狼”一样恶俗的有些网络歌曲?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作为网络歌曲的主要接受和传播者,年轻人对网络歌曲中的恶俗很宽容,许多人认为,面对恶俗的网络歌曲,只要任其自生自灭即可。一位网名是SASAKIKI的北大学生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我认为这些歌很恶俗很讨厌,但这些歌还能有那么多人喜欢,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背景、艺术品位不同。这种网络歌曲只是流行一时而已,不可能影响主流的审美情趣。所以我觉得不用怎么管他们,坚持自己的喜好就行了。”听众对恶俗歌曲的盲目乐观、放任自流,在客观上也导致了恶俗风的蔓延。

总政歌舞团团长、作曲家印青对恶俗歌曲追捧者的心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致表现为三种状态:一是觉得“好玩、娱乐”;二是因现实中竞争压力过大、挫败感等原因,想通过恶俗歌曲“发泄”情绪;三是浮躁的年轻人常常进行一些可笑的“攀比”,即“你俗,我比你更俗;你搞笑,我比你更搞笑”。印青认为,这三种心理促使这部分听众在选取网络歌曲的时候,以获得感官刺激为主导动机,正中恶俗歌曲的下怀。

记者还发现,在网络脏歌中拥趸最多、流传速度最快的往往是曲调上口易学者。

记者在北京的公交车上偶遇一位以《香水有毒》为手机铃声的姑娘。她说起了自己对这首歌的态度:“如果女人都像歌里唱的那样,就太没尊严了。”但她也承认,自己是先听到旋律,觉得好听,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然后才去找歌词的。虽然并不喜欢歌词,但不影响自己哼唱曲调。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持这种态度的人不少。恶俗歌曲创作者有意无意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宽容,将恶俗的内容隐藏在有一定品质的旋律下面来迷惑人。

如何发展网络歌曲

不论是宣泄、跟风、逆反,还是被“披着羊皮的狼”所迷惑,恶俗的网络歌曲在社会上、尤其在青少年中风行,在客观上败坏了社会风气,毒害了青少年的心灵,玷污了音乐艺术。有良知的音乐人又怎能让恶俗浸染祖国的未来?!抵制恶俗网络歌曲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10月19日,傅庚辰、阎肃、徐沛东、李海鹰、付林、印青、宋小明、王晓岭、金兆钧、孟卫东、周亚平等音乐界知名人士和几大门户网站的音乐主编在京举行座谈会,为网络音乐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谁都有权在那里说话。之所以恶俗之作大行其道,只因网上的优秀作品不够多。正如搜狐网音乐频道主编李戈所说:“很多好作品不是在网上没有生命力,而是很多人没有途径听到这些优秀的作品。”他希望音乐家们不计名利,将自己的好作品更多地放到网上。音乐家们也认识到,只有自己主动出击去占领这个平台,用优秀的作品吸引听众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印青提出:“词曲作家们在创作主旋律音乐之余,也要创作出一些清新的、格调高的、健康的、简单的、不太学术性的、适合网络受众的歌曲。”他的意见受到普遍赞同。海政歌舞团艺术指导、作曲家付林也说:“作曲家要放下架子,靠近网络音乐,不要离得太远。”

引导音乐新人的创作热情,是又一种占领的方式。词作家宋小明说:“网络严格讲是非主流平台,对年轻人讲是机会平台,主要是在年轻人中产生影响。音乐界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搞活动,激励创作。”他建议音协与一些门户网站组织专家,以一定宽容度对作品进行评判后,再通过媒体传播出去。他的意见与徐沛东、付林、金兆钧等人不谋而合。他们认为这样既可以把年轻一代人的创作兴趣调动起来,又是对创作者和听众音乐修养的一次引导和提升,不失为一种抵制恶俗歌曲的有效途径。

音乐家们还一致认为,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强化自律。正如阎肃所说:“监管在于每个人的心,每个人的责任心!无论是音乐人还是媒体,都要对社会、对民族负责任。”他说,看见自己的孙子们在听那些脏歌,十分忧虑。他希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不要受到玷污,要堂堂正正做人,做正常的好人。“我期待正面的声音更强一些,不管力量有多微弱,我也愿意助一臂之力,尽一份心。”

10月19日,40位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在北京联名发起《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倡议书。照片来源:新华网

阎肃在座谈会上痛批恶俗网络歌曲。照片来源:新华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