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放•务实•细致

2007-1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隋笑飞 顾瑞珍 我有话说

自十七大新闻中心10月8日启动,香港《大公报》记者孙志就把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家。“这里不仅免费提供上网、图像传输、新华社图片下载和茶点等服务,采访申请也几乎都得到了回复和批准。”孙志每天都在位于梅地亚中心的十七大新闻中心穿梭,忙得团团转。

10月6日进驻,22日完成使命,97名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用努力和

汗水让中外记者感到了家一样的温暖,更通过中外媒体对党的十七大的大量报道,将我们党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自信的形象向全世界传递。

这是一个展示我们党更加开放、更加民主的窗口

“没想到采访申请回复得这么快,更没想到这么多申请能得到满足”。十七大召开之前,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向新闻中心递交了多份采访申请,结果发现仅派出4个记者已经不够用了。党的十七大对新闻报道的空前开放和十七大新闻中心的高效服务让许多海外媒体感到准备不足。

15日晚接到采访申请,17日就来到新闻中心接受采访,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代表面对52家中外媒体的近百名记者侃侃而谈,既讲成绩,也不回避问题。“中国将很快进口第二批日本大米”“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到年底将实现12个100%”“中国反对以产品质量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新闻,被中外记者迅速抢发出去。

也是17日。法国《观点》周刊记者蒲皓琳在集体采访中发问:“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理想、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他们通过80多年来的历史观察,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中国,所以他们充满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回答。

仅17日这天,新闻中心安排的集体采访和专访就达数十场,新闻中心的餐厅甚至被临时借用为采访室。数百名中外记者不断提问、不断赶场,也不断兴奋,不断收获。

“十七大在新闻方面是相当开放的。”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社长基里洛夫说。

“今天的采访活动极富新闻价值。”路透社记者评价。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正在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如是说。

……

在这里,没有“无可奉告”,在这里,也不存在不礼貌地拒绝记者采访的现象,1300多单采访申请,涉及的主题广泛深入,800多单经新闻中心落实的申请,涉及的代表的工作领域同样范围广阔。面对记者各种各样的问题,代表们都给予坦诚自然的回答,透露出的则是亲切与自信。

面对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的“我国在扩大科技国际合作中有怎样的考虑”的提问,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解释:“我们既主张和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也主张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既主张通过政府渠道开展国际合作,也主张通过民间开展国际合作。”

一名日本记者因好奇而发问:“张书记本人也要做农活吗?”56岁的辽宁省盖州市二台子乡牌坊店村党支部书记张作玺微笑着告诉他:“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作为党支部书记要率先垂范,自己应首当其冲多干农活。”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刚刚在新闻中心二楼回答记者的提问,在一层又被记者“包围”,尽管脸上已有一丝疲倦,但他依然耐心作答:“我认为民主是人们对自身利益的一种维护和对自身诉求的一种表达渠道。选举制度就是一种民主,代表人民的利益越多,受到的拥护就越多。”

……

“新闻中心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形象窗口,我们将通过这个窗口向外展示我们党团结、民主、开放的良好形象”。十七大新闻中心主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和其他96名工作人员一直对此信心满怀。

周到、细致、人性化的服务营造家一样的温暖

“太好了,这几天的生活充实了。”10月9日下午5时40分,基里洛夫在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上看到一则通知后脱口而出。“10日参观国家大剧院,上午9时从北京国际俱乐部出发。”这个通知同时也以短信方式出现在他的手机上。网上发布公告,群发手机短信,1000多名记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通知到位。

我国三大通讯运营商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早已进驻新闻中心,记者不出新闻中心就可以办理开通手机号、缴纳手机话费等手续,还可以为手机充电。同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专门开设了手机短信息群发服务以方便十七大新闻中心与记者联系。

入国家大剧院北门,见水下廊道波光粼粼,进橄榄厅,而后乘滚梯,抵达戏剧厅。10日上午10时左右,120多名中外记者在此观看彩排青春版《牡丹亭》,这里也成为“记者招待会”的现场:

“十七大即将开始,这里会同时举行有关演出吗?”“国家大剧院党委在这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10日参观国家大剧院、11日参观奥运场馆、12日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13日参观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十七大召开前夕,新闻中心精心安排的参观,使境外记者既感到宾至如归,也使他们获得更多新闻素材,更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更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丹麦《政治报》亚洲通讯员奥尔森显得格外兴奋,因为他“想了解有关中国的一切”;《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北京分社社长伊娜莎对此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它给我提供了很多有效信息”。她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应对发展中的新挑战”……

让记者们严肃紧张的工作变得更轻松愉快,让他们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和方便,这本就是新闻中心所有工作人员的心愿。也因此,这里有随处可见的微笑,有任何角落都能看到播放即时新闻的大屏幕,还有更多的真诚、更多的热情和更多的感动:

――“10月的北京,天气渐凉,昼夜温差较大。请各位记者朋友注意适时添加衣服,谨防着凉。”这是新闻中心发布的采访提示中的一句话。

――在新闻中心大厅一隅的茶歇处,工作人员微笑着为记者递上免费的咖啡和绿茶。

……

人性化的服务,家一样的温暖,1000多名中外记者从新闻中心启动开始就一直在体验并拥有。这种体验也许正如香港《文汇报》记者徐海炜所言:“新闻中心自始至终都有太多的温馨让人难以忘怀。”

在营造开放和温馨的背后

8日上午9时左右,《科技日报》记者胡菊芹到此领取十七大有关采访证件,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充满热情地工作着:询问、查找姓名、登记、交代办证程序……

为了记者领取证件方便,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特意把签到台的位置前移,让记者在“哨兵”之前“认证”。翟惠生说:“我们要让前来领取证件的记者,第一步就感受到新闻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为党的十七大营造团结、开放、民主的外部舆论环境,也为中外记者打造一个温馨的“记者之家”,新闻中心有关人员早在几个月前就进行了多次碰头、研究。一个个想法、一条条建议如同无数涓涓细流汇聚起来。

在二楼的通信服务室内,香港电台记者方润南先在中心免费提供的电脑上整理文稿,之后他要去电视广播服务室将声讯信息传回总部。十七大新闻中心在借鉴十六大新闻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供免费电视信号和广播信号接收服务,所以,方润南可以在新闻中心同步接收中央电视台等关于十七大报道的直播信号,随时编辑新闻,声音、图像可以及时发出。

而像这样的“第一次”还有很多:

――设立了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这在党代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设立了图片服务室,第一次免费提供新华社十七大报道实时新闻图片;

――免费提供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关十七大报道节目信息的采集、编辑服务;

――第一次设置记者快餐处,也第一次为记者免费提供各种饮料;

……

不仅是这些“第一次”,新闻中心还有太多的画面和感动可能会永远留在中外记者的记忆中:中国结、红灯笼、宣传画,新闻中心满眼的中国红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气氛,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腾飞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繁荣;3600多册与中国相关的图书摆放在外国记者接待处,使得境外记者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先后圆满地组织了4次大型境外记者参观活动、34个代表团组的开放采访活动和几十场记者采访……

几个月的精心筹备,启动后17个日夜的不眠不休,十七大新闻中心用他们的辛劳和智慧使1954名报道十七大的中外记者感到的是温馨,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务实的中国共产党!(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