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宜昌 用文化铸造品位

2007-1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夏斐 通讯员 王丽清 我有话说

开栏的话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此为宗旨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将于本月5日在湖北武汉开幕。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聚焦八艺节”专栏,充分报道“八艺节”筹备工作、场馆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剧目生

产和演出情况以及艺术特色和社会反响,以此来展现我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文化艺术面向基层、面向观众给文化事业带来的繁荣与活力,展现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金秋十月的宜昌,漫山红叶橘飘香。

楚水迢迢、巴山巍峨,群山、古藤、溪水、火塘、“白虎”、“金凤”勾勒出一幅土家风景画……这是大型民族风情音画《楚水巴山》正在排练,为即将举行的“八艺节”参演备战。在三峡大坝,在峡江两岸,在夷陵广场,在宜昌剧院,《巴山舞》、《土里巴人》、《清江对歌》、广场文艺,好戏连台,韵味悠长……一路看过听过,宜昌的美山美水美景,宜昌的宜居宜旅宜业,宜昌的一歌一舞一曲,无不让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巴楚文化孕育城市品牌

宜昌是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两大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三峡古代文化――巴楚文化。

今日三峡人承先启后,不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现了宜昌的文化魅力,巴楚文化在今日宜昌正大放异彩。

近年来,近5000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推陈出新,挖掘整理了一大批巴楚文化遗产,并汲其精髓,先后创作出了轰动海内外的舞剧《土里巴人》、歌曲《雀尕飞》和《推磨歌》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奇石、根艺、诗词等一批文化精品。

2006年,宜昌市歌舞剧团倾全力打造的大型民族风情音画《楚水巴山》,在广州举行的全国歌舞优秀剧目展演中艺压群芳,荣膺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进军“八艺节”的“门票”,并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初选30名之列。

在全国第五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宜昌市选送的表演唱荣获金奖。

在全省第十二届“群星奖”暨“八艺节”群文节目选拔赛决赛中,宜昌选送的9个节目喜获3个金奖。

在全国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中,宜昌民俗原生态歌手农民兄弟组合演唱的《花咚咚的姐》获得优秀奖。

在中国第三届南北民歌擂台赛中,“兴山三音歌”获得银奖。

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获鲁迅文学奖;小说《英雄无壮举》、散文《守望吊脚楼》、《肖国松寓言集》获湖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奖;宜昌作者创作的剧本《抗日名将左权》和《杨得志围城打援》等在央视热播;宜昌画家汪国新画作获第八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载体。两年来,宜昌市文化场馆建设步伐加快,基础文化设施明显改善。2006年,投资3905万元的宜昌市图书馆一期工程开工奠基,2008年上半年将完成这一惠及全市人民的文化设施建设。市群艺馆文化广场建设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去年,市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对城区文化设施进行改造。今年又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全市文化基础设施面貌逐步改变。

今年9月,作为“八艺节”重点剧场的均瑶剧场、五一剧场、宜昌剧院、平湖剧院等场馆的建设和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将为“八艺节”提供面貌一新、环境舒适、服务一流的场馆。

文明创建锻造城市品牌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宜昌市在文明创建工作中,紧贴宜昌实际和行业实际,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突出主题性,把握针对性,追求实效性,注重规范性,全市文明行业创建水平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文明行业创建之路。

近年来,宜昌市在文明创建中,还精心培育和推出了文明行业“双创新”、“文化科技中心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雷锋的士车队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文明创建活动品牌。

正是有了这些文明品牌活动,宜昌市及时发现和推出了“夷陵好人”李广佳、“师德楷模”郑琦、“阳光使者”孙万清、“党的忠诚战士”刘恨钱等一批思想道德标兵,并通过先进典型引导,推动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每年举办的“感动宜昌”事迹巡回报告会,扩大了先进典型的教育面。

今年,宜昌组织邀请外交礼仪专家金正昆、著名作家莫言、著名学者余秋雨等文化名人来宜讲座,增加了宜昌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市民素质。

每当夜幕降临,社区广场便会音乐响起,人流如织,赛事不断,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全市已建起社区文体广场5个、晨练点120多个,拥有全民健身路径120条、健身房85个、文体活动室136个、老年活动中心48个、社区文化中心户300多家,驻区单位对外开放文体场所130多个,每天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市民达数万人之多。

作为宜昌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三峡文化广场”活动自今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和谐中国”全国老年合唱节、“和谐宜昌”社区文化节、“感动宜昌”手拉手贫困助学大型公益晚会、“锦绣宜昌”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时尚宜昌”三峡小姐时尚艺术大赛、“激情宜昌”大型群众歌咏会等大型文化活动,每月准时走进广场,成为市民心中的“宜昌文化民心工程”。

文化共享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目前,宜昌市共建成14个共享工程基层中心。

软实力提升城市品牌

在城市品牌建设中,宜昌市兼顾城市发展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软实力,让人们共享发展成果,提高生活品质。让“魅力宜昌”形象定格在人们记忆中,以期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城市功能、赏心悦目的城市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诗意般地“宜居宜旅宜业”。

宜昌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拥有各类旅游资源601处,其中世界级3处,国家级30处,省级40处,景点密度居全国前列。尤其是长江三峡工程在宜昌兴建,为宜昌旅游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宜昌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抓住三峡机遇,并把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旅游业确立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

由湖北省政府组织编制的《湖北省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与控制性规划》,今年9月在北京通过了专家终期评审。未来13年,湖北省将建设40个大型旅游项目,总投资269亿元,把长江三峡旅游区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为放大宜昌旅游的宣传效应,自2000年开始,宜昌已连续八次举办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一年一度的旅游节,每次都有新特点,每年都有新收获。

借助三峡发展旅游经济,有力促进了宜昌城市形象的迅速提升。2006年,宜昌接待海外游客100万人次,在全国地市级旅游城市中排名第七位,位居湖北省第一位,成为全国接待海外游客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