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纺织硅谷”如何集聚人才

2007-1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叶辉 通讯员赵建兴 俞锡锋 我有话说

2007年浙江省绍兴县大型公益性外贸专场人才招聘会吸引了大批大学毕业生前来问询。

照片来源:越秀新闻网

联络上百所高校,组织千余家企业“家门口”团购人才;联合国家人事部、联动数百家网站举行全国网上人才智力博览会;组团赴韩日物色人才,引进海外智囊团,甚至招徕国外专家组织设摊供企业下单订才……

从一个改革开放初期仅有30多名土专家的人才贫困县,到专家、教授、院士及国外人才云集的“中国纺织业硅谷”,浙江省绍兴县人才战略的“绍兴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闻鼙鼓思良将

在国庆前夕揭晓的全国百强县评选中,绍兴县再次进入十强。

经济强县绍兴强在一块布上――轻纺产业占全县经济的70%以上。

支撑着这块布的是人才――绍兴县是个人才大县。

改革开放后,县级人事部门传统的工作调动、大学生分配、军转干部安置等行政性、指令性调配、审批和管理职能日渐萎缩,“无事可做”。

绍兴县人事局转换角色,实现两大转变,即工作职能从以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以服务为主转变;工作重点从以人事工作为主向人事人才工作并重、以人才工作为主转变,把重心转移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

进入新世纪,绍兴县经济在高速发展中陷入困境: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产品质次价廉,有制造而无创造。要提高产品档次,产业亟待升级,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需要人才。

绍兴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大量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到本世纪初,全县已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无梭织机2.5万余台,许多设备甚至比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要先进。然而,绝对一流的设备生产出的却并非一流的产品,原因无他:缺乏人才和技术。

面对这一现状,绍兴县提出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改变“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的困境。

产业升级,鼙鼓雷动。闻鼙鼓而思良将,良将何在?绍兴县人事部门在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面前开始了招贤纳才的新探索。

外贸人才紧缺2000人!2003年,绍兴县人事局对400多家主要外贸企业的调查昭示了严峻的现实。缺什么引进什么,缺多少引进多少!该局马上组织60多家外贸企业90多人赶赴武汉。

武昌洪山体育馆,绍兴县外贸人才专场招聘会会场,各方学子蜂拥而来,数千名人才赴会。两天时间,应聘者有5800余人,达成意向者有2700多人。

技术人员紧缺!翻译人才紧缺!科技攻关人才紧缺!人事部门四面出击,北上南下,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

组团到全国各地招才引智,这种“上门采购”的办法费时费力,不一定能招到合适人才。而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胃口实在大得惊人,光宇集团2004年一开口就要1500名大学毕业生,外出求才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探索在变革中迈向纵深。

选购・团购・网购

“为赢得高起点上的新跨越,绍兴县提出新的战略目标:要建成中国轻纺产业的硅谷!”

硅谷,应是顶尖人才和尖端技术云集的区域。

绍兴县已是亚洲最大的轻纺生产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轻纺产品市场,当然也应该成为辐射全国的轻纺专业人才集散地。2005年,该县成立了中国轻纺(城)人才市场,其硬件设施和规模在全国县级人才市场中实属罕见。人才市场实行企业化运作,聘请了上海人才市场的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定期举办大型专场,以轻纺专业人才为主要对象,广泛开展人才交流、派遣、测评和培训活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市场成立至今,已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近万人。

“如果说,人才走向市场是用人制度的一次重大革命,那么,人才市场的专业化则是人才市场自身的一次革命。”绍兴县人事局局长吴汉华说。利用专业人才市场的“洼地”效应,绍兴县人才引进从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由原来的四处散购走向设摊选购。

变革仍未止步。为追求人才工作效能的最大化,该县把目标瞄准了高校――与高校联盟,团购人才!2005年10月14日,中国轻纺(城)人才市场热闹非凡,全国百所高校人才智力博览会在此举行,参加博览会的有全国202所高校,其中有42所是211工程院校。他们带来了30多万名毕业生的信息、200多个重点专业的资料和近千项科研技术成果。

“学校设摊,企业下单”,一种全新的人才智力交流新模式诞生了,绍兴的人才引进开始从“零售”转向“团购”,从“现货”转向“期货”,这种形式为校企双方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团购”的成果非常丰硕:100多家企业达成科技成果合作意向150余项,100多个技术难题找到了攻坚的团队,6000多名大学生有了订购单位。

绍兴县引进人才颇具气魄。县城迁址柯桥,急需城市规划人才,该县决定,百万年薪引进总规划师!消息公布,各界震动。

引起震动的又何止于此!

2006年,一条信息备受关注: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当年高校毕业生比上年增加22%,达到413万;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却减少22%左右。这两个22%上牵中央领导的心,下涉千家万户之事――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凸显。

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大量积压,就业困难,一边却是经济发达地区急需人才。如何在两者之间架设桥梁?一个大胆构想形成:与人事部合作搞网上人才博览会!

县级人事部门和国家人事部联合搞全国性活动,史无前例。该局找到人事部,陈述的理由是:绍兴县将在网上推出11000余个工作岗位,如果每个县都行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就不难。人事部和浙江省人事厅对此全力支持。

2006年5月12日,由人事部、浙江省人事厅和绍兴县共同举办“网博会”,“联百所高校,集千家企业,引万名人才”,同时与全国200余家人才网站和187所高校网站对接。一个月,网站点击量逾百万人次,5167人达成就业协议,6571人被纳入中国轻纺(城)人才市场的人才库,各类网站报道、转载达万余家。

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智力盛会又一次改写了绍兴县人才资源配置的历史,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一场引才聚智的革命”!

探索人才配置国际化之路

2005年的一天,浙江梅盛集团老总钱国春走进绍兴县人事局。他是来求援的。

该集团的“超细海岛纤维高仿真麂皮”因贴面处理技术不过关,投产以来产品一直不稳定,光原料损失一年就达500万元。

“这个技术韩国最好,能否帮我聘几个韩国专家?”钱国春要求。

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生产和市场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配套。但引进洋专家谈何容易,诸多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要做,就做企业想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绍兴县在国际化人才配置上又先人一步。

2003年,该局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和国际产业发展现状时发现,上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日本等国的纺织印染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一批高端专家在当地已缺少用武之地。这使该局领导兴奋不已,他们敏锐的目光已洞见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到国外去引进人才!

2003年,绍兴县组织企业赴韩国、日本引进高层次人才,首开了县级政府机构赴海外招才的先河。

当企业老总纷纷携洋专家而归时,该局领导却陷入新的苦恼中:一家一户地到国外招贤纳士毕竟成本高、效率低。能否把外国专家请到绍兴,让他们和企业直接见面?

一念既动,思到行成。2007年初,县人事局主动联合韩国纺织印染专业机构,从该国筛选出50名纺织印染专家,邀请他们组团前来参加“2007中韩(绍兴)纺织印染人才智力洽谈会”。韩国DyeTex工程株式会社社长、韩国纺织设计协会副会长、韩国纤维设计协会理事等业界权威来了,他们还带来8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

4月28日上午,洽谈会交流大厅门庭若市。50位韩国专家与179家纺织印染重点骨干企业的老总和技术骨干面对面洽谈,50名专职翻译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一次创新与实效兼具的引智革命!”业内这样评价。

然而,对于众多企业来说,能引进外国专家的毕竟是少数,如何更大程度地满足更多企业对外国人才的需求?该局把目光瞄准了国外人才组织。

今年6月10日―11日,绍兴县与省人事厅共同举办“绍兴县与外国专家组织人才智力对接洽谈会”,这次活动请来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法国等11个国家的15个专家组织和人才中介机构与企业面对面洽谈。这些国外专家组织掌握着数万名专家。企业可以直接面对外国人才组织提出用人要求,外国人才组织根据需要安排人才来绍兴县工作。

此次活动是绍兴县规模化引进海外人才智力的又一创举。这种企业下定单,外国人才组织接单安排的做法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引才,深受企业欢迎。

这次活动赢得丰厚的收获。梅盛集团花600万元引进3位韩国专家后技术难题很快攻克,产值扩大了一倍,年产值可增加一个亿;永通集团引进的韩国专家成功攻克“中东黑”特黑布着色色差技术难题,企业每年可净增利润5000多万元;华联三鑫石化公司聘请的韩国专家解决了“EPTA残渣回收技术”,年提高产值近亿元;精工集团从德国、日本引进5位专家,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在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国家体育场等工程的招标中接连中标。

中国的“纺织硅谷”

吴汉华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重要会议上,书记、县长经常讲到人才工作;涉及人才人事工作的重要决策,领导都把第一资源开发摆在第一议事日程上。”

为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600多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还从制度创新入手,推行了人才绿卡制度和人才津贴制度:到该县工作的人才一律享受“县民”待遇;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的人才,发给5―100万元的安家费,每月还给予生活补贴。

为使人才引得进、且能留得下,该县出资近亿元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人才安居”工程,并开出了“只要本科以上,条件符合就可申请一套住房”的条件。在这样一块经济快速发展的热土上,在房价日益看涨的情况下,这些人才公寓价格每平方米才1800元。

设立涉外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国(境)外人才联谊会,在公安部门设立全国第二家县级外国人签证窗口,在县实验小学开设国外人才子女就读的国际班,该县为洋专家提供了各种服务。

为培育企业核心人才,绍兴县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被称为“金领护照”的职业经理评价与培训系统,在中国轻纺城经营者中组织开展WTO、流行色研究等系列学术讲座,组织企业经营管理骨干赴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参加现代经营管理专题培训,成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HR俱乐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绍兴县人才战略策动下,“飞行”院士,“候鸟”教授,“永久型”专家,乃至于金发碧眼的洋专家纷至沓来,中国工程院7位纺织专业院士中有6位成为该县的顾问。而今这方热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云蒸霞蔚。众多的人才造就了这个中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轻纺产品市场,造就了一个产业链完整的轻纺产业集群,国家纺织工业CDA咨询推广中心、国家级纺织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纺织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均在绍兴县落户,全国80%的纺织企业的CDA、CAM研究开发、纺织面料创新设计、面料中试、技术培训等服务都由绍兴县提供。“中国纺织业硅谷”已端倪初现。

为培育企业核心人才,浙江省绍兴县组织企业经营管理骨干赴清华大学参加现代经营管理专题培训。绍兴县人事局提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