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007-11-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2007年全国直辖市暨华北五省(区、市)社科联协作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不久在京召开,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来自全国四个直辖市

,华北五个省、区、市社科联的40余位代表聚集一堂,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各自实际,畅谈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交流了搞好社科联工作的经验。与会者一致表示,要在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努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社科联主席 满运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他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对文化工作、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社科联是党联系社科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肩负着组织并引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崇高使命。任务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密切联系社科联的工作实际,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带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着重讲了四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是紧密相联的一个整体。这对于社科联和广大社科工作者来说,其中第一条任务最繁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课题研究和宣传得如何,关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影响着中国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前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着力回答改革开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的作用,以鼓舞人心,凝聚人们的力量。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又能深刻地影响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华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心系国家发展大局,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文化创新,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拼搏,努力工作。二是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历史传承和思想资源,有许多精华能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并经过创新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因子而延续,但对于其中一些糟粕,必须弃之。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是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文化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明的营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繁荣发展首都社科事业

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宋贵伦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十七大报告中引人注目,在社会科学界产生积极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他还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学习十七大报告,文化繁荣和发展应当从三个层面上抓落实:

从核心价值观念层面说,一是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最大限度地武装头脑、统一思想;二是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用改革开放的新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最大限度地团结群众、凝聚力量;三是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创新教育,用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最大限度地鼓舞人心、激发活力;四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用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最大限度地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人们的行为。

从社会文化发展层面上说,一是加强正确舆论引导,不断扩大人民知情权、参与权,最大限度地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三是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

从群众创建实践层面上说,一是总结多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经验,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最大限度地吸引群众参与;二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奥运志愿者行动最大限度地形成相互关爱、奉献社会的浓厚氛围;三是广泛开展自然科学普及和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用科普周、大讲堂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培育人们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生活方法;四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贯彻十七大精神,首都社科界要努力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六个“努力成为”,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基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社科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成为党和政府的“智囊团”、“思想库”;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精品生产基地和社会科学普及主要阵地;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成为促进社科人才成长的平台;必须坚持服务第一的思想,努力成为首都社科工作者之家。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发展贡献力量;实施和谐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为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实施精品打造工程,为首都社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实施社会科学普及工程,为人民共享社科成果贡献力量;实施机制创新工程,为激发社科工作者的创造活力贡献力量;实施人才建设工程,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学风正的社科队伍贡献力量。

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

天津市社科联党组书记 万新平

党的十七大作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战略部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贡献。

一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践证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肩负起这项重任,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研究工作。

二要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政治方向。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为世界所瞩目。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基本国情,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三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目标。党的十七大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材体系,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要着眼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的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四要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良好学风。加强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注重学风建设,决不能让学术不端行为和腐败现象败坏社会科学的声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要营造活跃的学术气氛、宽松和谐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自觉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头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 潘世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三个越来越成为”,科学地揭示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创造在伟大民族复兴进程中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

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新兴国家上升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与积极的、自觉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密不可分的。而伴随经济成长的文化,又无不依赖于文化积淀、信息储备、思维创新、知识学习与生产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第一,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有没有核心价值的支撑与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深刻,为此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环境、任务、要求与过去相比已经很不一样,存在着一些需要重新认识的课题。为了使人民群众逐步确立对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的认同,对祖国、家庭和个人更加美好前景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对吸纳人类文明成果的认同,就需要社科工作者付出艰辛劳动。做好了这项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牢不可破地成为亿万中国人民自觉的共识、选择和实践。

第二,积极培育更加良好的文明风尚。在经济快速发展、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变革进程中,亿万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财富、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如果没有深厚而持续的文化成长,很容易迷失方向。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在物质生活日渐丰裕条件下实现人的“精神安居”,提升公民个体品德、阶层群体道德、社会整体公德的水平,形成更有理想、更有信仰、更有精神、更有憧憬、更有追求、更有幸福感的文明风尚。

第三,积极确立和谐文化理念。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建设,应当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更加自觉地以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的文化视野和抱负,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要求,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协调利益关系、提供价值支撑、丰富精神世界、促成基本共识、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共同目标。

第四,积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精神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的精神力量。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更多地为世界作出贡献,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我国兴起,这将是一个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产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整体推进的过程。

打造文化产业新优势

河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张志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战略选择。

从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看,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近年来,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不仅是各国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而且越来越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从国内来看,中央和各省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市的目标,陆续制定了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相应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力和竞争力迅速提升。

从河北省的情况来看,河北发展文化产业资源丰富、基础雄厚、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目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新优势,我们认为重点应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要创新思想观念。要树立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的观念,抓文化就是抓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抓文化产业就是抓就业的观念,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环境的观念。二要高起点、高站位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谋划。要坚持政府主导,与高新技术结合,把文化要素与现代数字技术融合在一起,打造新的文化产品。要与市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入旅游、教育、体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走产业化之路。三是政府要抓好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落实。要把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细化、实化、地方化,依法明确对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税费减免、人员待遇等方面的具体优惠和支持措施,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四要抓产业集群建设,抓品牌带动。首先要抓好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发展,同时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大力培育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使品牌生命不断得以延长,同时要形成品牌链,以品牌效应壮大龙头企业。五要抓产业基金,抓人才培养。要通过建立产业基金,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加快文化企业与市场接轨,形成与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的文化投资管理体制、产业发展格局、市场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加大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

在服务中推进社科发展

重庆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颜克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着眼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开拓创新,鼓励社科工作者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明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社会科学高度重视,对社会科学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寄予厚望。

重庆地处西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近年来,我们在服务城乡协调发展实践中体会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与服务作用的发挥相辅相成。重庆社会科学发挥思想库作用最现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重庆实施西部大开发,转变发展方式,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转化研究成果,提供智力支撑,在服务中创新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在服务中壮大社科研究队伍,提高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

结合重庆的特殊市情,我们充分调动社科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在课题规划立项、学术交流、社科知识普及以及组织专家调研咨询等方面,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围绕三峡库区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安置、移民搬迁、城乡一体化等问题,充分利用课题指南、委托研究、国家课题推荐和社科课题评奖等多种形式,把城乡统筹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作为重点,发挥社科规划和评奖在城乡统筹研究方面的指导作用,取得了《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对策研究》、《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三峡库区发展的移民安置问题研究》、《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对策研究》等一大批为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充分肯定的学术理论成果。我们组织各社科学术研究团体,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基层,举办了“重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三峡库区经济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重庆城乡经济社会法制环境”、“三峡库区与新农村建设”、“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与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中的双向流动与双向转变”等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促进专家学者、基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直接交流,使学术活动更能满足实践的需求。我们还建立专门的咨询团队,经常组织专家深入城乡,开展调查研究,与基层党政领导一起分析问题,直接为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对策咨询。

加强民族地区特色理论研究

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 王学俭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内蒙古是全国最早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内蒙古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是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其中也包括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界付出的智慧和辛劳。

开展具有鲜明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理论创新和普及,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内蒙古社科界光荣的历史使命。自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提出并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任务以来,内蒙古社科界围绕这一战略任务开展了“草原文化研究”、“内蒙古发展论坛”、“北疆讲坛”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和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取得较大的成果,发挥了“思想库”作用。

不断拓展蒙古学研究领域,是内蒙古广大社科工作者下气力做的一件大事。在自治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蒙古学研究由语言、历史、文学,拓展到哲学、经济、生态学、民族、民俗、法学、医学、军事、音乐等诸多学科。目前,已出版了《中国蒙古学文库》蒙汉文学专著近百部,《蒙古族大百科全书》出版六卷,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内蒙古作为世界蒙古学研究的中心地位逐步突现。国际蒙古学学术会议多次在内蒙古召开,先后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学术交流。同时,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以鄂尔多斯学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河套文化、阴山文化、昭君文化、察哈尔文化等研究方兴未艾。

伴随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社科界给予回答。以《内蒙古发展论坛》为平台的实证对策研究成果,在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方面发挥了“思想库”作用。社科联组织和带领广大理论工作者在深入全区101个旗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地区党建特殊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职能促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内蒙古生态绿色屏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内蒙古区情等涉及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地区生态和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

发挥社科联思想库作用

山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侯秀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论断,对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指明了方向。社科联努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思想库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确定一批重点研究课题。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历史表明,哲学社会科学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回答和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和解决重大问题,不仅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站在学术的前沿,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还要立足现实、面向社会。对于山西社科联而言,我们首先要立足山西实际,把回答山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把解决山西重大现实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山西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实践进程,确定一批重点课题,组织省内外专家,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集中力量攻关,力争多出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是推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要强化精品意识,用精品来带动社科研究上质量、上水平,激励和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积极开展一些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不断推出一批批优秀研究成果。

三是培育一批强势特色优势学会。学会是社科联的基础,也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交流观点、沟通思想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加强对社科类学会、研究会的引导,使它们成为繁荣学术的平台、交流沟通思想的场所、宣传党的理论的阵地。山西有一些独具山西特色的学会、研究会,如三晋文化研究会、五台山研究会、关公文化研究会、晋商文化研究会、祁隽藻研究会等,要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发展。

四是推出一批优秀社科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拔尖人才、优秀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鼓励,推出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扎实、为社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学术带头人。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为社会科学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