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鹤壁加强农村“信息文化中心”建设

2007-1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桂玉强 我有话说

鹤壁市作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2006年底,在全市农村普遍进行的“村情民意恳谈会”上,群众代表要求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注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广大群众从家庭引向室外,从牌桌引向课桌,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市委认为,群众的要求合情合理,应予重视。于是市委决定由组织部门牵头,联合文化、网通公司

等部门,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在全市农村实施“信息文化中心”建设工程。

“信息文化中心”采取市、县、乡、村四级共建,各级组织、文化部门和网通公司共同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参与的方式,不增加群众负担。原则上以村“两委”办公场所为依托,把农村原有的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卫生室、室外健身设施等加以整合而成。以“一校两站”(培训学校、文化服务站、信息服务站)为主体形成中心。从2007年初开始,选择50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试点建设。

“信息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时间虽不到一年,却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信息文化中心”的建立,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浚县岗坡村建起“信息文化中心”后,定期开展科技培训,利用建起的“农民网吧”集中发布市场信息,引导村民建起1200亩的农业生态园和500亩的芦笋种植基地,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在淇滨区大赉店镇刘庄、翟村等经济发展较快的行政村,依托农民信息服务站,帮助群众查询、采集、发布营销信息,使他们不出家门能知天下事,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翟村根据了解到的山药需求信息,山药的种植规模由去年的2000亩增加到了今年的3300亩,预计可增加收入90余万元。

(二)“信息文化中心”的建立,提高了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农民群众到“新农村书屋”读书看报,到体育活动室和棋牌室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搭建了交流平台,积聚了人气。晚上,通过室外投影仪和大屏幕,播放收看经典故事片、名家戏曲、科技讲座等节目,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不少群众说:“白天在地里忙一天,晚上能看上‘免费电影’,感觉很充实。”后小屯村党支部书记乔伟新说:“群众经常在这里集中,干部群众的距离拉近了,群众有什么意见、建议和要求,我们能及时听到并加以解决,群众不再到村干部家‘上访’了。”

(三)“信息文化中心”的建立,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信息文化中心”为广大农民群众打开了一扇致富的窗口,建起了一个娱乐健身、相互交流的园地。农民群众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技能、长本领和发家致富上,赌博、闹事等无事生非的人少了,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和文化逐渐失去了市场,从而实现用先进思想和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目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使群众知荣辱、明事理、讲和谐、树新风,形成健康、文明、科学、向上的生活方式,有效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淇县西岗乡河口村在“信息文化中心”对村里发生的好人好事公开进行评比,通过点歌、点戏、点电影进行奖励,激发了村民爱集体、爱家乡的热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