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党建聚人心 改革促发展

2007-1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孙宁华 本报记者苏雁 我有话说

在新学期开学前夕举行的苏州大学党建工作研讨会上,该校党委书记王卓君和校长朱秀林全程参加了研讨,并就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和进一步促进学校发展发表了深刻的见解。对于全体与会党务工作者乃至全校师生员工而言,党政一把手双双参加党建工作研讨会,不仅意味着学校高层对加强党建聚人心这一理念的推崇,更

能从中体悟出党政领导对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热切期待。在苏州大学召开第十次党代会之际,王卓君关于百年名校发展之道的构想,使记者看到开启苏州大学第二个百年辉煌的希望所在。

加强党建聚人心

在苏州大学的“十一五”规划中,“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被确认为该校的发展目标。王卓君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举措,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苏州大学这几年在党建工作方面的改革和突破以及它对各项事业的推动印证了王卓君的观点。近5年来,该校的党建工作可谓蒸蒸日上:与苏州市合作成立了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深入研究党建理论,从而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治校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决策、通报、测评、监督等党务工作制度,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分类推进工作的运行机制;实施强基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纷纷加入党组织,其中大学生党员比例从2002年的7.7%上升到2007年6月底的19.23%,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建立健全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学校的“学术大师+创新团队”等队伍建设模式初见成效,在重要干部的选拔使用中试行了征求党委委员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测评的制度,在科职干部的使用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形成了一支乐于和善于服务基层、服务师生、服务发展的干部队伍。

2006年8月底,苏州大学召开了由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学术骨干参加的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提出了“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再创新的辉煌”的发展思路和要求。这个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会议对该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确定和对发展的推动极具重要意义,作为新任领导班子召集的第一个重大会议,它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广大干部和教职工内心的疑虑,发出了“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谋和谐”的信号,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发展意识、声誉意识、团结愿望和奋斗精神。

“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说到底就是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人的思想问题,检验党建工作的成败,关键要看是否人心凝聚,人人思进。”王卓君强调,苏州大学107年的辉煌历程是由一代代苏大人艰苦奋斗的汗水和心血铸就。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同样是一次长期的艰难的创业,离不开所有苏大人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师生员工,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与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推动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创新促发展

苏州大学的学科建设近日又传喜讯:该校骨外科学和纺织工程学两个学科被批准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至此,该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增至4个。此外,该校还新增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历史学、物理学和体育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该校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到12个,跃居全国地方高校前列。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数量的双双翻倍标志着该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跨越式发展,而近5年来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创业奖等奖项的获得也标志着该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发展态势。

在谈到这些成绩时,王卓君的话语里透露出来的却更多的是冷静和理性。他告诉记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自主创新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局面的形成,国内外高等学校之间的剧烈竞争及高等教育发展资源的相对紧缺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将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当苏州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更高的目标跨越时,广大干部和教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沉重的责任和庄严的使命。

“不改革没有出路,非创新无以突破!”在王卓君向记者概述的发展构想中,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锐意改革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智慧:为了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该校将推进“大类招生、通识培养、专业分流”,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推行本科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将统筹配置学科建设资源,全面启动科技创新计划,产学研互为支撑,推动新学科的形成和优势学科的进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练好内功吸引人才,联手地方延揽人才,找准苗子培养人才,实现构建10个优秀学术团队和5个教学团队的目标。同时,在校内体制改革方面,将深化干部人事、薪酬分配和资源配置制度三大改革,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

“改革还将深入,发展时不我待,创新永无止境!”从王卓君的话语中,记者读出了苏大人自加压力、勇于探索、敢于争先的魄力和远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