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陕西: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工程”

2007-1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宋艳刚 我有话说

刚刚闭幕的第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举办农业技术讲座19场次,直接培训人数达1500人次,100名农业专家开展了为期5天的现场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咨询人数超过6万人次。陕西省抓住杨凌这个全国唯一的农业技术示范区,成功地搭建起农技推广平台,受到亿万农民的欢迎。

这是陕西省提出科技创新发

展目标“搭建五大平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省依托西安、杨凌、宝鸡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和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重点搭建科学研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农技推广平台、基础条件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近年来,陕西通过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形式,积极扶持企业和科研院所自主创新,一大批科技成果成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助推器,科技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40%。

陕西是全国著名的科技大省。如何从科技大省变成科技强省、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成为陕西近年迈上西部强省征途上不断努力奋斗的方向。

几年来,陕西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了科技工作的首位。通过不断努力,全省雄厚的科技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已成为全国航天、航空、兵器、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的重要科研和生产基地。

“陕西省科技力量非常强,有一批高水平的院士和专家。但是,潜在的科技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没有将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增长。”省科技厅副厅长孙科表示,十七大指明了陕西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要继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把“13115科技创新工程”作为陕西科技工作战略任务来抓。

所谓“13115科技创新工程”,就是在十一五期间,陕西在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10个重点领域,重点实施精密数控机床、汽车与工程机械、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30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名牌产品;在重点行业和企业支持建设100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重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扶持10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重点支持建好50个科技产业园区,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园区产业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更好地支持“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从去年起,陕西省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加以支持,确保这一创新工程的扎实推进。

陕西科技发展面临三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第一是资源整合问题,目前科技力量更多集中在中央科研院所和企业,如何使这些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板块?其次要解决自主创新的问题,获得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第三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难度比较大,就是通常说的“好听,好看,不好吃”。

为了整合全省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陕西创建共享机制,做到五大科技资源共享,即到2010年,建成陕西省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科学数据共享、实验动物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共享,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垄断,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的科技资源存量。今年初,陕西分别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了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制定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搭建起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律平台。尤其是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内创新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效应明显增强,区域创新功能不断完善。

不断涌现的科技成果在带给普通老百姓实惠的同时,也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比如,针对陕北能源基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专题技术攻关,终于勘探创立起一套国际上领先的取水技术,为当地产业发展勘探出20多个新型水源地,这个水源地可以满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近期和中期的发展需要,这项技术也将对解决陕西一些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起到重要的促进带动作用。

近5年来,陕西省孵化了20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各级政府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累计达10多亿元,良好的创新氛围使陕西平均每天就有近10项科技成果诞生。按照陕西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该省高新技术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