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次关于“澳洲未来”的大选

2007-1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堪培拉记者陈小方 我有话说

澳大利亚大选11月24日落下帷幕,陆克文领导的工党以较大优势一举击败连续执政11年的霍华德政府,夺得本届大选的胜利。霍华德领导的自由党和国家党执政联盟掀起的“为什么要更换一个正带领国家向正确方向迈进的政府”的竞选攻势,未能扭转选民的意志,让霍华德4次连任总理的法宝“经济牌”未能再展神功。在澳洲经济持续

呈现繁荣的背景下,工党的这次胜出耐人寻味。

“未来因素”决定胜负

从表面上看,霍华德主要输在劳资法改革引起的不满,输在以保经济速度为前提应对气候变化,输在居民生活费用不断上涨上。也有人将执政联盟的败北归因于霍华德不早让贤。然而,在选前的一系列民调中,虽然工党在总支持率上一直处于领先,但在作为最佳总理人选上,霍华德却一直领先于陆克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趣的事。然而,最终结果却是霍华德输了,既丢了江山,又失去了议员资格,从权力顶峰一下子降为平民。

问题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某些政策是否受欢迎,而在于在当前的国际国内背景下,面对澳的未来,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隐忧,面对经济繁荣下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面对澳在地区内日趋不受欢迎以及出兵伊拉克带来的安全担心等,一种思变心态正在选民中滋长。围绕“未来”做文章,是工党此次大选取胜的关键。自登上工党领袖之位,陆克文就以其年轻于霍华德18岁、代表澳洲新生代的姿态,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并带动工党支持率一路飙升。“放眼未来”的“新领导”、“新思想”更吸引了众多年轻选民的眼球。原外长唐纳25日坦承,一年来他都感觉到执政联盟要输。他认为,尽管政府提出一系列受欢迎的政策,但“我们已经在位11年半了,民众中普遍有一种情绪,并不是敌对的,而是人们觉得该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他认为这是他们不能扭转局面的原因。

“大一统”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工党的胜出,澳大利亚政治揭开了新的一页。尽管在这次竞选中霍华德对可能出现的“一党独大”局面曾发出警告,但显然没能改变选民求新、求变的心态。工党囊括了澳洲所有州和首都地区的席位,取得了其116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佳绩。

“大一统”为工党上下一致、更好地协调联邦与各州的关系,保障政令畅通,创造了历史性条件。而大选后自由党出现的领导人危机,也将为工党发挥优势提供难得的机会。25日,众望所归的原国库部长科斯特罗表示,他将不参选也不接受自由党领袖的职务,而将进入商界谋求“后政治生活”。

工党能否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再造辉煌,将决定工党未来的发展,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澳洲未来政治格局的走向。毕竟,这是工党二战以来几十年间,第三次问鼎联邦政权。但是,陆克文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11月25日,新南威尔士州反对党自由党领导人奥法雷尔就指出,以后新州州长就不能再将州里的问题推给联邦政府了。而南澳大利亚州长拉恩同日也表示,在联邦制体制下,“各州之间以及州与联邦之间的紧张关系总是存在的”。这意味着州与联邦之间的冲突不可能因“大一统”局面的出现而自然化解。同时,在联邦参议院,工党政府将再遇当年霍克所面临的尴尬,至少在明年7月以前,不得不受制于小党,从而使陆克文急于通过的一系列政策,难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实现。目前,工党在参院只有32个席位,而自由党有36席,其他席位则为绿党、独立人士和家庭第一党所占有。

同时,陆克文在兑现竞选承诺,推动教育、医疗等改革,特别是在保持经济繁荣、提高就业、降低生活压力等方面,也将面临巨大压力。霍华德在承认大选失败时高调指出,“我领导的政府使这个国家从债务的深渊走向了繁荣。”在过去11年间,澳洲经济持续保持繁荣,失业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真正的角逐才开始

兵无常势,更没有常胜将军。一次成败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也不乏一时的因素。因而,从一次的成败来判断澳洲政治格局的变化,甚至做出未来发展态势的结论,为时似乎依然过早。2007年的大选或许会成为改变澳洲政治中自由党第一、工党第二格局的开端,但正如工党前主席比兹利所指出,真正的角逐才开始,未来3年将是工党至关重要的3年。

作为驰骋澳洲政坛多年的资深前反对党领袖,比兹利对澳洲政治有着敏锐而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新的工党主席必须争分夺秒地工作,“如果工党希望能至少执政3到4个任期,就必须有耐心把每件事做好。”他指出,联盟党过去的表现在未来3年中仍然会有影响,而且选民会拿新旧政府进行比较,很多人仍然会寄希望于自由党,“最艰难的选举将会是2010年。如果他们再次失利,那才是最大的失败。”(本报堪培拉11月2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