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月图诞生记

2007-11-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金振蓉张莹月球不再只是中华民族遥望遐想的对象。“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球图像”就呈现在记者眼前,上面没有“寒宫”,也没有“桂树”,但是“月图”却倾注了几代航天人的心血。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主任吴季介绍了“月图”的诞生过程。

在距离月球200公里的轨道上,嫦娥一号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的CCD立体相机以线阵推扫的方式获取图像数据,每一轨图像都拍摄了前视、中视和后视三幅。这些图像数据经过中科院空间中心研制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设备再传送到卫星平台上的发射机,通过定向天线传到地球上。地面上有两个数据接收站接收,一是位于北京密云的50米天线,二是位于云南昆明的40米天线,天线接收后再传送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总部进行处理。

在更广义的角度上,“月图”的诞生过程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过程。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孙来燕激动地讲述了月球图的“身世”:自2004年1月立项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参与工程研制、建设、试验和管理工作的全体人员,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任务”的要求,大力协同、奋力攻关,全面完成了研制和建设工作。

2006年,月球探测工程与载人航天工程一起作为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列入了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持下,卫星经历8次变轨,于11月7日准确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和调整,11月18日,卫星转入对月定向工作状态。

从11月20日开始,卫星搭载的CCD立体相机开机工作,地面应用系统获得第一批对月探测的原始图像数据。经过对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并对19条卫星轨道探测图像进行拼接,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球图像”制作,在此基础上,还完成了三维立体图像的

制作。

从载人航天,到绕月探测,中国航天事业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迹。面对中外记者,孙来燕又发布了航天人新的奋斗目标:目前已经组织专家完成了二期工程的论证工作,正在上报国家

立项。二期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并携带巡视探测器,实施月面软着陆,在着陆区附近开展详细探测。三期工程将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在着陆区附近进行探测,并采集月球样品实现取样返回地球。航天人又迈上了新的征程。(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