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陪周总理看星到送嫦娥远航

2007-1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元 我有话说

1957年10月7日夜,周总理在北京天文馆看人造卫星。右为本文作者李元。

当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从发射成功直到胜利远航的时候,不但全国人民为之欢腾,

而且成为国际注目的重大事件。从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中也倾注了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与鼓励。对我个人来说,最难忘怀的就是50年前陪周总理仰观星空的一段珍贵往事。

1957年10月1日,是北京天文馆落成开幕后正式接待观众的日子。由我向国家提出建议并亲自参与建成的我国第一座天文馆,是当时亚洲最宏伟的天文馆。我精心创作的第一个星空表演节目,让广大观众在人造星空下《到宇宙去旅行》,一时引起轰动,星空表演场场爆满。而更令人感到意外和惊讶的是,刚刚开幕的三天之后,即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从此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的几座大天文馆成为群众最爱去的科普场所。莫斯科、纽约、洛杉矶、东京……的天文馆都是人山人海,人们都想通过天文馆的科普活动,来认识什么是人造卫星,什么是宇宙旅行……北京天文馆当然更不例外,一时观众如潮,虽然不断加场,仍然一票难求。而我们在几个月以前就排练完成的《到宇宙去旅行》的星空节目,正和时代合拍,正适合于观众的口味。

在这日夜忙碌的时候,没有想到,10月7日夜晚,周恩来总理来到了天文馆。当我上前迎接的时候,陪同的领导向我说,总理今晚来这里是要看人造卫星,我立刻上前一步,请总理走到一片空旷的地方。根据预报,人造卫星将快要经过北京上空了,方向是从西北飞向东南。于是,周总理就用带来的大号双筒望远镜,向西北半空看去,我也同时举起自己的同类望远镜向天空中搜索。这时“啪”的一道闪光射向我们,正是记者在拍照。明亮的闪光显然影响了视力,于是总理大声说不要再照了,因此只留下了这么一张周总理仰望星空的珍贵照片(见下图)。

那天晚上因为月光太强,我们没有能看到卫星,但是我相信周总理到天文馆来看卫星,是有着更多层次意义的。我想:总理虽然是在看那开辟人类太空时代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但是他当然会想到的是,我国什么时候会发射自己的人造卫星?(这一点在1970年实现了),以及全世界在进入太空时代后会发生怎样的影响和变化……后来,我请总理到放映大厅里看一看我们中国自编自演的人造星空节目《到宇宙去旅行》,当时我们没有向外国订购节目,片子是自己一手制造的:

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夜色苍茫,星光微露,转眼间银河横空,繁星满天,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正在观赏星空之际,东方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于是放映月球世界的景象和嫦娥的故事……话题一转,长尾彗星出现了,令人惊讶……接着又表演了难得的壮丽的日全食景象,告诉人们,在北京,要等到公元2035年9月2日才能看到这种奇观……后来又从太阳系说到银河系。最后,当东方朝霞映红太阳初升时,从宇宙旅行中又回到了地球上,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周总理十分欣赏这场星空表演,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科学普及的形式,并且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鼓励,还询问了关于今后在我国其他城市再建天文馆的问题,也是他对我国天文事业与科普事业发展的思考。临走,他说他还要再来看看,并且还要请其他领导同志来天文馆。不久以后,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许多领导都先后来看天文馆了,唯独没有再看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这就是50年前陪同总理看星和到宇宙“旅行”的那个永难忘怀的天文馆之夜。

虽然当时只是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但和总理所看所谈已不限于这个话题,而是更多地展望未来。随后,苏、美展开了一幕幕的太空竞赛,我们天文馆的工作自然也要充分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太空科普知识,这就是50年前第一个太空科普(包括天文、航天、太空探索等等)的高潮。当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那两年,我们显然是沉默的,那是众所周知的国内外的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局面。但是中国的两弹一星的实现却打破了这种沉默,在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征途中,中国再不是一个旁观者了!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中国人也要实现自古就有的飞天梦想和嫦娥奔月的愿望!

现在,在太空中,不但已经拥有了许多中国的卫星与航天火箭,最终在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也出发了,它胜利地穿越过陌生的太空环境,直奔月球飞去,精确地环绕月球飞行了!

这些日子,全国上下,街谈巷议都是“嫦娥”,都是月球,全民的科学素质也跟着一起大大提高了。这是继50年前一次太空科普高潮之后的又一次高潮。所不同的是上一次议论的是外国制造,而这一次是地地道道的我们中国自己的航天成就!

作者简介:

李元1925年生,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为此获得国际编号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的殊荣。1955年当北京天文馆开工兴建时,曾在本报发表《现代天文馆事业的发展》长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