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同心同谋同担当

2007-1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刘桂清 我有话说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可是在江苏盐城这个700多万人口的欠发达地区,却有这样两所高校――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这两所高校,一文一理,同根同源同生同长,各具特色又互助互补,齐心协力,为盐城市的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本科教学评估――以评促建

教育部本科教学

工作水平评估这项工作,目的在于通过评估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抓住这一契机,盐城师范学院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对学校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按照“拓宽专业面向,增强主动适应”的原则,盐城师范学院积极致力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了由通修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课程、活动与实践课程等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盐城师范学院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该学院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紧缺的专业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先后选派了十多名教师参加国家环境评价工程师资格培训和考试,有12名教师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书,申请盐城师范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已获得国家环保总局批准;艺术设计专业也派人参加了ISAD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资格培训和考试,有4名教师获得资格证书……

近年来,盐城工学院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校生数增加1.5倍,建筑面积增加1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2倍,教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增加1.5倍,本科专业数增加9倍。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博士从0到58人,硕士从37人到196人。

地方建设责任――共同担当

说到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的“兄弟关系”,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乐了:“你还真说对了,我们两个学校确实是兄弟,不仅要和睦相处,还要相互扶持帮助,作为盐城市仅有的两所高等院校,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盐城市东濒黄海,海岸线长度占江苏省大陆海岸线长的60%,滩涂面积占全省滩涂面积3/4左右。沿海是盐城市未来最大的发展空间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海洋经济逐渐成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盐城地区最具科研实力的两所高校,“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成了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共同的理念。

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沿海开发的需要出发,盐城师范学院积极致力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该学院先后设立了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这些非师范专业基本实现了与江苏省特别是苏北区域以及盐城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良好对应,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和地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相一致,发展前景良好。

围绕服务沿海开发战略,盐城师范学院积极与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众多部门和各有关县(市)开展广泛的合作,积极寻求横向课题。近年来,该学院还先后建立了动物研究、应用化工、环境工程等14个研究所,以服务沿海开发为重点,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相关研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盐城工学院也不甘落后,建校40多年来,该校先后培养的2万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中,有近一半在盐城市工作。目前盐城市工程一线管理骨干、技术骨干绝大多数是盐城工学院的毕业生,盐城市各行各业都有盐城工学院的毕业生。

地方反哺教育――校市一家亲

“我们两所高校是兄弟,盐城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承担了共建家园地责任,也从盐城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支持。”谈到服务地方与学校自身发展的关系时,成长春书记和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冯永农达成了共识。

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一贯高度重视发挥高等教育的创新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两所高校进一步拓展了办学空间,完善了办学功能,丰富了办学特色,实现了自身和地方的共赢发展。

在地方政府的关怀下,盐城师范学院加强了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已建成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和心理学4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其中,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具有较强的服务沿海开发的特色。该学院还利用学校作为盐城市高校教学联合体牵头单位的优势,积极推进实验室向兄弟高校和企业开放。教师也在服务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提高了专业实验的指导能力。

同时,盐城师范学院还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工业园区。园区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先后创办了4个企业,不仅架设起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桥梁,同时拓宽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渠道。

另外,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盐城市组织了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的132名教授奔赴经济建设主战场,与该市102个重点企业结成了服务合作对子,取得了“多赢”的效果。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冯永农介绍说,目前,盐城已有30多个企业在高校建立培训基地,高校在企业建立各类学生实习基地58个,企业共接待学生实习6400多人次,从中招录毕业生570多名。“政府牵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转化利用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加快了高等院校的改革进程,同时也加快了产学研结合进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