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职人才培养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2007-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刘桂清 我有话说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产生了极大的需求,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凸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五化’式人才培养体系,使毕业生在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雨平自豪地说。

责任意识是驱动力

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新科介绍,“五化”即专业建设类群化、技能培训模块化、理实教学一体化、实训装置职场化、职质培养全程化。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为扬州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这是我们地方高校的责任。”曹雨平书记说。

据了解,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经持续了将近二十年,根据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加大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2001年,该学院首先对化工类专业进行课程综合化,2003年在各专业大类普遍推广,综合后的课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交叉、融合,实现教学理实一体化的综合效应。

同时,为使学生拥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该学院的校内实训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按职场氛围设计,走“职场化”之路,实现工学零距离对接,将企业文化内容增加到校园文化教育中,提高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企业需求是切入点

“如今,我们的‘五化’人才培养方式已经系统化了,所有的转变都是以企业需求为切入点进行的探索,我们这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了。”提到学校的发展,张新科院长感慨万千。

据张新科介绍,经过调研发现,企业的岗位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岗位也形成了以某个重点岗位为中心的岗位群,对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从过去窄口变为宽口。根据这种情况,该学院围绕工业分析、化学工艺等主干专业,进行专业的归并,形成专业大类,三年完成了全部专业的整合,形成了六大实训中心。

同时,该学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2000年开始,学院根据企业对高职人才更加注重其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需求,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使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达到总教学量的45%以上。2000年化学工艺专业率先进行试点,将《化工机械基础》、《化工原理》和《化工工厂装备》三门课程整合为《化工过程与设备》,2005年该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该学院还加大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开设力度,陆续开设了社交礼仪、公共关系和文学类课程。2003年开始的与企业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更是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辐射。

高就业率是最好的回报

“这一系列改革,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融会贯通,使教学内容更加应用化,教学环节更加简单化,教学方式更加模块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充裕化,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高。”谈到改革的成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一位老教授满脸露出会心的笑容。

据统计,近几年来该学院教师承担了省级课题18项,国家级课题4项。该体系的实施过程也使得学校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和“订单式”班级的设立更是校企紧密合作的典范,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校企的紧密合作和校内实训装置的职场化,使广大专业课教师既有对企业生产实际的感性认识,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目前该类型教师比例已达72%以上。

“最能说话的就是我们的就业率。”曹雨平书记欣慰地说。近几年,该学院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许多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纷纷反馈信息,对该学院的毕业生给予高度赞扬。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良好表现,也使很多单位成了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