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百”工程赢各方赞誉

2007-1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永林 通讯员王坤 罗莉琼 我有话说

今年以来,第四军医大学精心实施的“五百”工程,即百万应征青年接受心理检测、百场心理战防御讲师团下基层部队宣讲活动、百团官兵口腔健康及牙病防治调研、百团官兵精神病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东南沿海百团官兵主要发病情况及病因调研等,赢得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为军队院校“姓军为战”提供了借鉴。总后廖锡龙

部长对该校实施“五百”工程,服务基层官兵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欣然题词:姓军为兵,务实求精。

把教医研重心扭到战场需要上

采取“非常之策”,解决军事医学人才队伍不强的问题。学校出台的《加强军事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职务晋升、公费留学、招收研究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学校允许军事学科有10%的超编储备,3%的立功和6%的提前晋职晋级指标。建立军事医学学科后备人才库,对优秀中青年拔尖后备人才,分三类给予24万元、18万元、12万元的资助。

采取“非常之举”,解决军事学科方向不优的问题。依托野战内外科、军事心理学、航空航天医学等4个优势学科,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构建“身心医学防治体系、航空航天医学保障体系、高技术武器医学防护体系、特殊环境医学研究体系”四大军事学科体系。建起高技术武器损伤研究中心,并在高技术武器医学防护研究的四个领域形成明显优势。目前在研的几个项目,均为填补国内空白的国家“863”课题,发展势头良好。同时,还启动了高技术武器防护和军事预防医学领域两个“530工程”项目。

采取“非常之招”,解决军事医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学校连续5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门支持军事医学的课题研究、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项目调研和高科技武器防护中心建设。把为兵服务落到“贴身”处

四医大党委认识到,姓军为兵不能仅仅停留在获多少项成果、得多少个奖项上,而是要真情真心为一线部队服务。为此,学校派出由校领导带队的专家教授下部队调研,了解基层部队需要什么样的卫勤保障服务、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有哪些,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方案。在此基础上,他们为官兵精心定做的“健康套餐”,既有心理健康讲座,防常见病,防训练伤讲座,又有急救知识讲座、用医用药讲座;既为官兵送常见药品、送高科技知识,又为官兵专门编写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手册。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领衔,著名心理学专家苗丹民参加的“心理战防御宣讲团”,深入一线部队为基层部队开展心理战防御的学习和训练,自2005年以来,已在全军各集团军、部分军兵种和院校,宣讲88场,直接听众5万余名官兵。

2007年6月11日,全军“百团”牙病防治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军口腔健康调查骨干培训班在第四军医大学顺利举行,在之后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3名专家教授携带3台便携式牙科治疗椅和价值10多万元的医疗器械及药品,行程5000多公里,先后为驻守在东南沿海一线的陆海空军部队和医院4000多名官兵进行了口腔疾病诊治、颌面部战伤救治培训、口腔保健知识讲座以及颌面部手术示范等系列服务。官兵们感慨地说:“我们不出门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诊治,这还是第一次。”

与此同时,第四军医大学还推出了百团官兵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对东南沿海百团官兵主要发病情况及病因进行调研。

让创新成果与战场无缝链接

2007年6月,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3名带着“红十字”袖章的医护人员便手持“雷达式伤员探测仪”在“战场”上仔细地搜索。忽然,30米处被掩体埋住的一名伤员的微弱呼吸和心跳等数据,清晰地显示在探测仪的屏幕上。救护组获得这一消息,立即出动,将伤员从掩体下救出后紧急后送……

这是“华山铁卫-2007”实战演习中的一个镜头。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给战时卫勤保障提出的更高要求,四医大要求科技人员贴近战场选课题,科技创新攻难关。由生物医学工程系副主任王健棋教授研制的这种“雷达式伤员探测仪”,探测距离可达数十米、厚度两三米,既可穿透掩体显示伤员的呼吸波形,也可发现被废墟、瓦砾掩埋的伤员,开创了战时搜救伤员的新领域。

学校始终把军事医学科技与教育创新放到突出重要位置,坚持在研究解决重大医学难题和关键技术上有所作为。科研人员心系三军将士,甘于清贫、潜心科研、默默奉献,在多年的奋力攻关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科研成果。

生物工程系罗二平教授,为了解决高原“抗缺氧”这一难题,顶酷暑,冒严寒,一次次爬上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高原,经过数载研究,终于研制出不需要任何化学物质,重量只有370克,一次充电可连续使用10小时的便携式“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填补了我军高原增氧单兵卫生装备的空白。预防医学系海春旭教授对窒息性毒剂中毒机理及防护措施历时十年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课题获2007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锁定战场需要,突出自主创新,提高卫勤保障能力,使四医大一批军事特色明显的创新性成果喷薄而出。第一附属医院重新修订了12个战备预案,建成了800平方米的战备医疗库室,目前在研军队课题达50余项,其中,《战伤烧伤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附属医院在骨肿瘤治疗、颅脑微创术等方面形成新的特色;第三附属医院颌面战创伤救治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国际医学空白。学校还相继开展了“磁附着技术”、“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皮肤”、“高氧液”、“赝复技术”等研究,“高氧液”系列成果被医学界视为开辟了“人体供氧第二通道”,《高氧液对战创伤救治及缺氧治疗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获2006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军事医学成果在未来的战场上将显威生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