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度甚严 笔力沉雄

2007-1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翟泰丰 我有话说

王忍之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大半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著有许多文章、论著,对我们党的理论工作,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王忍之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其人品之高尚,人格之可敬,众有口碑,令我钦佩。他一向

铿锵耿直,坦荡为人,秉公处事,不循私情,追求真理,不甘屈从,他的这种人格个性,表现在他处事对人上,表现在他的文章理论中,表现在他的诗赋风骨里,现在又展现在他书法沉雄的笔锋之间,这是他做人的人格与风格,为事的严格严谨和为文赋诗走笔作书审美个性的完美统一,是他人格个性的大统一所在。

王忍之从事书法创作,已二十余载。在他的《自诉书》中作了着实坦诚的倾述。但在我看来,却觉得过谦了,其实他的书法创作除了他的“大一统”个性外,还凸显其铿锵、坚韧的性格。积二十余春秋之艰辛,师贴古今,倾于翰墨,不论冬夏,集一生为文之悟性,体察书法构字形体收放纵敛行笔之真谛,探觅篆、隶、真、行、草各形体书之法理在数千余年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联系关系。形成此一书帖,落笔即四章一百三十五节,足见日夜守墨池之苦且渐渐形成他书法的个性与特色。

特色之一是严从法度,笔墨酣畅。在《临古人碑帖》一章中,我们可以显见王忍之日日临帖之艰辛。书法不同于一般的写字。如果说书法是点之艺线之术合而一体形成的艺术,它必有组构线点为一体的法度。当先民们在荒山峭壁刻绘第一条线条留作一种意念、意含时,条线是没有法度的。但当线条形成一个兽物形体,形成一种线、圈、点构成的图画形态时,它就成为人类最早的艺术――象形文字。但象形文字尚未形成严格的字态构体。自秦李斯作小篆,始形成篆书构体的法度,历经汉唐直至东晋,我国书法日渐形成篆、隶、真、行、草五大书体,且每一书体都有严格的法度,再经历代相传,不断发展。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元、明、清虽无创新,却严守古书之法度。王忍之书法创作之特点,在入手于广读古帖,既师东晋二王隽秀曲雅之风韵,又师唐代欧、褚、颜、柳尚法而求超神入画之气度;既摹宋人重意韵之作,又学现当代书家运笔之长,可谓之师丰厚,摹法多家。因此我读王忍之《临古人碑帖》一章,似有随同他的行笔走进东晋、汉唐书法史之感,在他追随二王的尚韵且求典丽的字里行间行步,可再见二王尚风云之妙笔,再在他摹欧、颜的书法间行走,又可见欧、颜尚法严谨的书风。此一节共十四幅,从中既可见行笔的严谨法度,又可享受介中构字清虚简谈之书风,行笔酣畅之韵味。

特点之二是铿锵遒劲,独具风骨。在《书自赋诗文》一章,既可见书法之遒劲,又可吟诗文之铿锵,二者一体,可谓独具风骨。此章共五十一篇,开篇就引《诗经》国风的《柏舟》篇中“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借其意书自诗为“匪石匪席,岂能转卷。/不忮不求,何用不减”此四句铿锵诗意,以魏碑体书之韵味,更张扬其肃穆端严,“不忮不求”的个性。“不在乎,不买账”六个字显现其个性呼唤,作者以行草飞笔疾书,这看似六字宣言,却含有深邃的处事哲理,作者在小注中已作明白表述:“进退荣辱,生老病死非能所计”。进退荣辱乃依个人之外的条件转移,生老病死又系自然规律,何必“在乎”,权势压顶是外在的力势,而我自内省“不疚”,何以买账,自然悠哉游哉。此处两个行书的“不”字,遒劲的竖笔和加长的撇锋,折钩的收锋,殊显其“两不”之铿锵的意境。此外《病榻吟雨》、《谒林文忠祠》、《胡杨颂》等诸多诗吟加以不同构体书法表述了其内在的意蕴,或激情勃发,或法度森严,或飞笔绝尘,或游动纵敛,诗书一体,同步入韵。

特点之三是多体并用,真行见长。在书帖第三章四十三篇,第四章二十八篇共六十一篇中,可见《钞诗词文章》和《横批、斗方、对联》多种形式大作,这两章中多篇书作已见书者的创作功力,其中曹操《龟虽寿》、陶渊明《饮酒诗》、王维《酬张少府》、刘禹锡《陋室铭》、李清照《乌江》,《三字经》引句《风雨篇》、《旷远篇》、中庸《笃行句》、对联《虚心篇》与《大事篇》等篇均系真书体或行真体,字构端庄,隽秀典雅,横竖撇捺,弯点折勾,均显运笔匀称,构体精细。平正交错,布局规整,使人读后有一种温润端秀之美感。在这一节中,行草俱多,已可见书作者在真行之间初露游动奋笔之自由,此非一日功可驾驭者,必多在真行之间守砚,常在墨池之中游动,才能达到此境界。

对于行书与真楷谁落胎于前,书界尚有争论,依我一孔之己见,行必于真楷同胎,或称双胞胎,因为从秦小篆到真行草,是西晋人刘德升首创真行,其笔法常常孕育着篆书体的胎记,真行书法皆未形成完整的章法规矩,再到王羲之父子数十载的发展,使真、行、草三体书章趋于成熟,既使是东晋时期,此三体书法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已可见三体相辅互成,互为辅补的同胎踪迹。在王忍之四章书法中,因详尽临摹晋唐书帖,因此同样可见真行草互为补充的行笔传统。

从王忍之寒窗苦读临墨池的二十余载,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极为丰富的体味,受到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是成年人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成年人学书法,要从领悟书法艺术真谛入手。我国书法艺术是人类以线表示意识、情感、记忆、精神境界的一种独特艺术。经过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大家的探索,这种线的艺术已经形成走笔穿行、上下左右、点横撇捺、偏旁相合、平正交错的完美艺术构体。这种线的艺术运用,在历代书家笔下已形成千姿百态、各具艺术个性的形体,因此学书之难点,在于把握书法艺术基本规律,严守章法吸取历代书家艺术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当今时代的书法艺术,这是进入电脑信息技术时代对书界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新加入书界的文化人来说,则要以时代精神领悟书法艺术,一要严从法度(王忍之从临摹多家法帖入手)。二要体悟线之意韵(王忍之从取晋、唐、宋尚意韵、重法度入手领悟书意)。三要体现个性,诸如文人书法的个性,个人品格体现在行笔中的个性,个人风度体现的行笔中的个性,即书法法度共性中的书家个性。正如古人云“字如其人”。只有有了这些个性,书法艺术才能体现不同流派的书法意韵,在法度共性中体现运笔走线的个性差别,从而推动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启示之二是学书要有韧性。中国书法积蓄千余年之发展史,内涵极其丰富,法度极其深奥,意境极其深邃,情感极其丰厚。让一支毛笔在线条艺术中飞舞,点拨出传神入画的理想境界,形成一幅幅入诗入画高雅境界的名作。让线的艺术产生时代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谈何容易!因此必有走进此深奥艺术境界雄伟殿堂之坚韧不拔的毅力。如同王忍之书之二十载、三十载以致终身……浮躁一抹,即自称书法,非耶!脱离法度,随意一抹,即自称创造,非耶!临池非久就急于求成,不楷即行,不行即草,自称书家,非耶!书法艺术与一切科学一样,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对学问必取科学老实的态度,才能真谛在握。

启示之三是学书与作诗、绘画结合,诗取意境,画绘线、点、勾、皴。这是文人学书诗书画互补共进的捷径。即古人称诗书画一家,确属历史证实了的真理,欧阳询、李白、杜牧、苏轼、米芾、赵孟?、董其昌等等无一不既是诗人、画家又是书家。我读王忍之帖深有此感。还有我熟悉的许多文人朋友学书之进步快捷,多与诗书画并进之此法有关,对我甚有启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