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思考

2007-1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保纯 我有话说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丹增同志的著作《为了人人都享有的权利――教育改革与发展笔记》,引起了各界关注。这是一部深入领会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下求索、集腋成裘的结晶之作。作者曾在西藏、云南两省区党委

担任领导职务,分管教育工作多年,以自己亲身的实践对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作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由于这部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较好地阐释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精神,人民出版社已将其列入重点丛书――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丛书,并作为丛书的第一部著作向全国推出。

这部书由“教育:使人成其为人”、“教育改革:面向未来的行动”、“教育发展:让人的命运得到改变”三辑构成。作者把“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主题,并从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和经验借鉴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

全书深刻阐述了作者就党的政策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作用的认识。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就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布署。书中从两个方面做了集中阐述。一是在普及基础教育方面,始终面向基层群众。新中国成立前,按最高年份统计,我国小学在校人数仅有2439.1万人,占全国学龄儿童的20%。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决定,构建工农教育制度系统。1979年中央提出要两条腿办幼托。1980年中央作出决定,分阶段普及小学教育。1985年中央又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并于次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些政策充分保证了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在教育改革方面,积极应对时代挑战。面对新崛起的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1995年中央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切实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重大决策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据2004年统计,仅高等教育规模就达到2000多万人,成为世界教育大国。

全书着力介绍了云南在组织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云南民族众多,教育基础薄弱,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书中从教育发展和改革两个方面讲述了云南在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勇于实践的生动过程。一是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经过艰苦奋斗,使边疆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云南省在50年代初就实行了向“工农开门”的划时代方针,同时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八五、九五期间全省又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6年全省通过扫盲验收,获得国际扫盲奖。二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组织的领导下,云南实施科教兴滇战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在加强基础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的同时,特别加大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全面启动了“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职业教育改革行动,促进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从2003年到2006年学生人数增长了54%,在校生达到32.57万人。整个教育事业面貌焕然一新。

全书精心借鉴了古今中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功做法。一是评述了上下数千年的中外教育发展历程,对教育的地位、功能、作用以及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发展前景等方面的600多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答。如对中国夏商周以家庭教育为主,春秋时代办私学,汉代办太学,唐宋办科举,明清办书院,清末办洋务等不同时代的兴学状况和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大学、文艺复兴以及美、日、德办教育强国的情形都做了评析。二是扫描了近40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涉及到2600多位中外教育名流。介绍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做法。书中涉及的教育人物有中国的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也有欧洲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伊拉斯谟等人。

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对他山之玉的吸收借鉴,也有对理论问题的剖析阐述,力求把历史的厚重性、理论的深刻性、实践的可操作性、资料的翔实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为了人人都享有的权利――教育改革与发展笔记》丹增著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