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儿童阅读不应“标签化”

2007-1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晓梦 我有话说

对于经常出入于童话世界,致力于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启孩子心灵真善美的作家、教师、家长以及各种身份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来说,明年在安徒生的祖国丹麦举行的世界儿童阅读节,不仅是一次盛典,更是一个加油站――中国代表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童话王国,让皮皮鲁、小白兔、大灰狼走向世界;并与世界童话大师们一

起,推动全球儿童阅读。

为此,2007年,国内各种儿童阅读的学术论坛在杭州、上海、南昌接连举行,把本来就一年比一年红火的儿童阅读活动推向新的高潮。而不久前,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与中央教科所深圳南山附属学校(简称“央校”)在深圳联合举办的“儿童阅读文化国际论坛”,则是一次由国内500多位作家、学者、教师、家长与来自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同仁一道,对中国儿童阅读的经验、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和梳理的学术活动。

观念转变:儿童阅读不仅是为了语文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儿童阅读之所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学校或家长,把儿童阅读的作用仅仅看作是提高儿童的语文水平。而在不少人眼里,相对于数学、英语和语文,特别是阅读,并不是用功就能考高分的事情。于是,他们宁愿送孩子去奥数班或英语班。

儿童阅读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到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论坛中,我们听到享有“童话大王”之称的作家郑渊洁与“央校”学生进行的这样一场对话――

学生:您为什么想到写《皮皮鲁与419宗罪案》?

郑渊洁:在北京,我演讲最多的地方不是北大清华,而是少管所,我和少管所的孩子们住在一起,学习交流。我想,我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到这里来……

学生:您是受到什么启发写了这么多书的?

郑渊洁:我比别人家7岁的女儿还小,童心比她还多……人对事物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靠科学知识,另一种是靠想象,我们不光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想象力。

“央校”是中央教科所在深圳的一块实验田。儿童阅读活动的常年坚持和丰富的经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在每月一次的“作家进校园”活动中,像上述对话层出不穷。几乎每位到过“央校”的作家,都对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家冰波回忆起一个四年级学生给他的问题:您的作品“是不是在表面热闹的玩具世界背后,藏着对富裕生活的担忧”时,赞不绝口:“‘央校’小学生对我的作品理解之深刻,实在超出我的想象!”

清华附小也是全国推广儿童阅读的典范。该校副校长窦桂梅谈起儿童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时说:“我校学生的父母,不少是从事工科教学研究的。孩子们遗传了父母的基因:冷静、认真、好钻牛角尖。常年儿童阅读的开展,使孩子的性情变得柔软了,亲切了,为他们素质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

大量事实证明,儿童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其作用绝不仅仅限于语文,它对儿童的道德、情感、性格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健康的儿童阅读,是最低成本的帮助孩子心灵成长的办法。”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张明舟说。

“童话世界”的担忧

在论坛上,一位老师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希望童话带给孩子真善美,但现实世界不是童话。我们身边有些特别喜欢童话的孩子,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显得特别稚嫩。”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说:“每一位家长或教师都有责任在一定时期内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小窝。在孩子还没有分辨能力时,过早地把他们暴露在复杂的现实中,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央校”的校长李庆明则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明他的观点:“年轻时期形成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这样我们的年轻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长。”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央校”的阅读文化强调:“儿童不仅要享受阅读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高贵的精神,懂得感动、悲悯和美好的遐想,以及种种高雅的趣味。”

同样,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专家们所反对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日本分会主席,被誉为“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指出:“孩子绝不能仅仅生活在童话里,一定要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才会有矛盾、挫折、不愉快的体验。缺乏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也会缺乏阅读的理解能力。对孩子,完全正面的教育也是不够的。”

学科阅读:吸引小读者的“钓饵”

在开展儿童阅读的实践中,各地创造的经验有很多,诸如成立读书会、读书俱乐部、亲子阅读、小读者与作家面对面等。而对以学校生活为主的中小学生来说,学科阅读,是最顺便、最直接的引导孩子阅读、从而促进孩子自主阅读的途径。

所谓“学科阅读”,主要做法之一是把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图书内容引入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去找书读的兴趣。正如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一课书带出一本书,一篇文带出篇篇文”的做法那样:讲《丑小鸭》,带出《安徒生童话》;讲《草船借箭》,带出《三国演义》……

在论坛的“阅读示范课”中,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近30位教师用他们精彩纷呈的教学对学科阅读作出了更多的诠释。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是由名著缩写改编而成。江苏海门实验学校的特级教师周益民,在讲童谣《童年的月亮爬上来》一课时,将李白的《古朗月行》、叶圣陶的《小小的船》、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的《捞月网》等作品一一对比,带领孩子从诗化的语文步入诗化的阅读。

学科阅读并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在“央校”一批教师的积极尝试下,《数学史话》、《凡尔纳科幻故事》、《昆虫记》、《野兽之美》等精美的图书,纷纷走进数学、英语、历史等学科中。

显然,这样的阅读课对老师的学识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和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都认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优秀的阅读者,否则,会因为自己对作品理解的欠缺而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次在论坛做课或演讲的教师,个个阅读量惊人,大部分都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甚至著书立说,这是他们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挥洒自如的前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