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学生真正自主发展

2007-1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沈静娟 我有话说

深圳中学的学生们在进行油画创作。(资料照片)

 

在欧盟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青年音乐家大赛上夺得钢琴比赛亚军的郑瑜(右)载誉归来。(资料照片)

2007年11月19日,迎来花甲之年的深圳中学喜事连连:6月20日,简超明同学获得第38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金牌;9天之后,高二学生王?又夺得第4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是世界上级别和水平最高的中学生学科竞赛,深圳中学的学生一年中夺得两块金牌,这在国内外中学里都属罕见。

深圳中学党委书记刘卓鸣说:“深圳中学的成果,得益于我们近年来开展的课程改革。”深圳中学不仅占有中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先机,也占据着中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高地,成为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板学校。其实,最重要的成果是为身在其中的深圳学子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校园生活方式和终身难忘的青春记忆。

用“研究性学习”摘掉“书呆子”帽子

杨龙志同学今年刚从深圳中学毕业升入大学,他在回忆自己的校园生活时,充满了留恋。他说:“深圳中学的开放式培养使得我们的个人综合素质有了相当大的提升。这里不是一个唯分数论的地方,因此篮球健将、电脑高手、舞蹈特长生等各种有一技之长的同学都能受到欢迎。名副其实的“研究性学习”使深圳中学的学子完全摘掉了‘书呆子’的帽子。”

杨龙志在高中所经历的,就是深圳中学自2003年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

2003年,中国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该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0多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对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教育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课程内容统一、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2004年秋季新学期,普通高中新课程率先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进行实验,深圳中学在实验新课程之列。

一开始,有些学校对这一改革持观望和被动跟进的心态,而深圳中学不但主动跟进,而且进行了创造性实施,构建出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的新模式,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探路。

这一做法,源自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情有独钟的深圳中学新校长王铮。他在考察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后认为,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方面一点都不弱,但就是缺少一种“精神气”。这种“精神气”是被普遍存在的整齐划一式、填鸭式、机械训练式的教育和严格的行为约束给压抑了。能否构建一个让学生的“精神气”得以释放的教育模式呢?王铮要做这样的尝试。

王铮校长执着地要去做的教育模式,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真正自主发展的模式。让学生能作为有自己的权利、思想和个性的真实的人来成长、发展。这也正是本次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意”。

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一个年级,20个班,应该有多少张课表?当然是20张。可是深圳中学的答案是:400多张。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同一年级1000多名学生,可能平均只有两至三个人的课表是相同的。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国家高中课程的改革,深圳中学还大胆实施了“选课制”,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将来的发展方向自己制订课程表。

“语文课学什么要选择,艺术课学什么要选择,参加什么社团也要选择……那么多的选择逼着我们去思考:我喜欢什么?我要什么?我要怎样去实现?这些都是促进我们主动发展的原动力。”一名高三学生如是说。

如体育、艺术课,就设置了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美术鉴赏、球类、游泳、体操、武术等几十门选修课。目前,深圳中学高二1000多名学生,课程选择达到400多种组合,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深圳中学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学业评价管理办法,实行学分管理,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深圳中学的学分管理执行国家新课程的学分标准。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计36学时)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此外,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计6学分等,总学分达到114学分方可毕业。

在深圳中学,学校除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设置的必修课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选修课程,并按自己的课表到对应的教学班上课,这就是“走课制”。这打破了行政班的概念,扩大了集体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学校视野”,学生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校,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全新管理制度应对新课程改革

深圳中学突破了传统的以班主任负责制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撤销班主任,取而代之的是导师、辅导员以及学长团,逐步建立任课教师、导师、辅导员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全员教育+分层管理”的新型学校教育与学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淡化了过去束缚型的学生管理,强化了对学生个性化的专业指导与教育服务。

2003年9月,深圳中学根据高中课程实施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开始取消班主任,实行导师制,尝试教学班与行政班脱离。一般每个班级安排两名导师,每位导师负责该班级半数学生个体的基础管理与教育工作。

深圳中学在传统的行政班建制的基础上,实行单元制管理。学校将每个年级的20个班分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由3个班构成。每个单元有150个学生,设学生单元长,配有6位导师。

2004年,深圳中学组建了一支包括专业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和导师在内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队伍――学生辅导中心,主要承担大型的德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生涯及未来的规划,同时为所有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长团也是深圳中学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组织,它由50名至80名优秀的高二学生组成。学长团主要由高年级的优秀学长协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协助组建新生的班集体,形成班级文化;在高一学生升入高二之前,辅导他们选课。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之中,给予低年级同学细致的关爱与协助。

深圳中学的导师制、单元制、学生辅导中心和学长团等模式,从管理上给予选课制、走课制等课程改革极大的保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刘月霞评价道:“深圳中学为学生创造了未来和当下的幸福。”

高考不是独木桥,艺体教育唱大戏

在深圳中学,每个学科都是同等重要的,没有主、副科之分。深圳中学艺术组组长房尚昆老师不无感慨地说,艺术、体育教育在深圳中学推动课改的过程中,受益非常大,甚至早于其他同类学校5到10年。当然,最大的受益者是深圳中学的学生。

今年,深圳中学有9名高三学生被世界顶尖大学录取,其中就有在欧盟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青年音乐家大赛上夺得钢琴比赛亚军的郑瑜。郑瑜说,虽然深圳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而非艺术学校,但这里的艺术、体育类有许许多多的课程让同学们选择,这样的环境让他们如鱼得水。

深圳中学的艺术课,更是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在艺术楼里,记者看到许多教室的门边贴着工作室标识和指导教师的名字,门上的图画或装饰极富艺术特色。学校在开学初期让学生有限度地选择适合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课程,通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去较好地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不同的时期选择新的艺术课程,并进行合理的流动。

在艺术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上,深圳中学独具匠心,提出了每学期末进行一次面向全校的汇报演出方式。在全国高中生普遍无奈于枯燥、压抑、疲惫的校园生活时,这里的学子们却从多姿多彩校园生活中在收获着幸福。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亚洲艺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尹少淳教授评价说:“深圳中学的艺术教育可以为所有的模块提供样本,即使有的学校因为师资和条件的原因如果只能开设其中的几个模块,也同样可以从中选择相关的样本加以学习而有所获益。”

王铮校长说:“学校在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提供指导、帮助和必要的保护下,就是强调孩子要自己去选择和承担责任。围墙之外的生活交往是什么样子,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让他们去经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