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他们点亮希望的明灯

2007-1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孙明泉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徐长地 我有话说

“妈妈打电话给我时,我要告诉她,我有一个姐姐啦!”近日,记者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镇中心校,见到留守儿童丁霞,她高兴地对记者讲。丁霞讲的姐姐是区有关部门为关心留守儿童,特意给他们安排的伙伴。

近年来,平桥区委区政府围绕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协调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伸出有力巨手,将远离亲人的孩子

们揽入怀中,为他们点亮了希望的明灯。

党和政府就是留守孩子的家

信阳市平桥区,全区76万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18万左右,留下了3万多名留守儿童。教育缺位,造成许多留守儿童性格严重偏差。经过对平桥全区2000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抽样调查,发现有48%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

从2004年起,平桥区就开始了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平桥的决策者认识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服务外出务工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

平桥区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平桥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

经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3年来的实践探索,平桥区基本形成了“区委政府统揽全局、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群团组织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确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格局。

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孩子,一定要从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具体问题着手。”作为平桥区关爱行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区委书记张明春不仅注重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建设,更为重视为留守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

平桥区实验小学在全市率先成立留守儿童俱乐部,并经常与农村基层学校联合开展手拉手活动,成为全省的典范。全区共建立了19个留守儿童俱乐总部、226个分部,每个俱乐部都建有留守儿童档案,设有亲情电话,成立了理事会,制定了活动章程。今年“六一”前夕,全区各俱乐部组织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留守儿童我能行”文艺汇演,五里镇留守孩子的快板书《留守儿童早当家》生动感人,让孩子们深受启发。

市五中投资近1000万元,专门建立了农民工子女寄宿学校,2004年开设了“宏志班”和“智富班”,重点招收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农村留守儿童;对中学毕业的留守子女,通过所在村党组织动员,及时送到农民工学校免费培训,结业后直接送到企业,3年来,已累计培训近6000名农民工子女,并全部实现了就业。

让孩子学会自立和坚强

平桥区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共同织就的关爱网络,为留守儿童“建造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3年来,平桥区的留守儿童无一辍学,71%的留守子女升入了高中,2308名留守孩子考上大学。2006年,区五里镇“留守儿童我能行”俱乐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红领巾小社团”称号。五里镇顾店村小学留守儿童吴翠在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关爱的同时,积极倡议成立留守儿童俱乐部,经常主动帮助其他留守孩子,被评为河南省“十佳少先队员”。市五中学生吴辉,入校时性格孤僻,学校党组织及时指定专人进行思想引导,安排优秀生与吴辉结对子,使他顺利考入市重点高中。在留守儿童俱乐部,更多的孩子学会了体谅,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互助,学会了自立和坚强。

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有效地推动了“回归”工程,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大批外出务工农民看到家乡党委政府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激发了回乡投资兴业的热情,支持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洋河镇在12名务工党员的带动下,40余名务工人员回乡投资2700多万元,建成了打工老板一条街。五里镇甘元村务工党员张光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3次为家乡捐资6万元,并在平桥投资160多万元建起了保温建材公司,吸纳30多名家乡农民务工。他还被全村党员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