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

2008-0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继建 我有话说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许多高校后勤部门聘用大量农民工,他们在较大程度上构成了后勤服务人员的主体,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成为高校后勤部门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设和谐校园不能忽视高校农民工的权益与教育。这是来自高校和谐建设的多方面要求。

来自服务与育人

的职业要求

高校聘用农民工的实际工作、具体行为及服务职能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系到高校校园稳定,关系到高校的校园和谐与发展,高校后勤部门特别是高校农民工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高校后勤工作的宗旨是“三服务”“两育人”,高校后勤姓“教”,高校农民工作为高校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必然具有“三服务、两育人”的职业要求,这是他们所从事行业的职业属性所在。同时,高校农民工服务职能与育人职能的发挥还要以他们的客观存在与发展为逻辑前提。高校农民工职能发挥的前提在于对高校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在于对高校农民工人格的尊重,在于对高校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这并不简单地存在于满足高校农民工生命的存在、延续及生命的再生产。

在高校校园里,高校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与高校事业单位编制无关,是合同工,被称为“临时工”、“边缘人”,这会导致甚至加重他们的危机意识和自卑意识,造成高校农民工的普遍“心理弱势”;同时,他们来自校园之外,基于教育的地区差异及受教育年限等客观原因,高校农民工自身的综合素质与高校的师生员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可避免地会相对处于“素质弱势”一方;另外,高校农民工的出现也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是农村经济缓慢发展和城市经济快速扩张的综合合力的产物,高校还缺乏针对高校农民工的必要体制准备,由此他们被动地处于“体制弱势”一方。这诸多因素要求我们要维护高校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高校农民工的利益。

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后勤人是“不上讲台的老师”,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后勤人的本职工作就在于为高校全体人员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保障和支持,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方面,后勤人包括高校农民工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物质支持和良好工作生活环境,发挥着间接育人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后勤人包括高校农民工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直接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直接育人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后勤部门的高校农民工学历层次整体偏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某种程度上,高校农民工的“弱性”文化素质无疑会造成高校后勤部门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降低,阻碍高校后勤部门职能的正常发挥和发展;同时,高校农民工的“弱性”文化素质也为对他们实施教育提出了要求,提供了可能性和合理空间。能否“服”好“务”的关键在于后勤人的综合素质,在于高校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对高校农民工的教育能够促使他们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本职工作。高校农民工的工作态度、言行举止、仪表仪态,时刻都被他们的服务对象所关注,所参照,所模仿。

“学校无小事,师长无小节”,高等校园里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高校后勤部门“服务育人”职能主要体现在“身教”,后勤人服务过程中通过“身教”所带来的“为人师表”效应对学校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和模范作用,起着暗示、感染和引导作用。高校农民工通过自己平凡的服务行为,能够起到感染师生、陶冶师生和教育师生的作用,使师生在直接接受后勤物质支持和保障时,间接地受到感化和教育。可见,重视高校农民工的教育对建设和谐校园显得尤为必要。

加强高校农民工的教育

高校担负着维护高校农民工权益,保障高校农民工利益的责任和义务。第一、建立健全高校农民工的权益维护机制。以一种制度性的保障从外部介入高校农民工群体的利益维护,切实保障高校农民工的利益,从而发挥法律、制度、体制和机制所独有的强制性“他律”功能。同时还要确保所建立的高校农民工权益维护机制是一种“良性”机制,确保其功能正向发挥,设立必要的监督和限制,真正在实践层面为维护高校农民工的权益提供物质支持和保障。第二、建设高校农民工权益维护的良好舆论支持和人文关怀环境。建设高校农民工权益维护的良好舆论支持和人文关怀环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和构建一种高校内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道德自觉力量,使他们树立起维护高校农民工权益的道德自觉,自发主动地维护高校农民工的权益。第三、维护高校农民工的权益,坚持道德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道德的功能在于价值引导,制度的功能在于利益约束,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发挥它们的导向作用。引导高校师生员工维护高校农民工的权益应该坚持道德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使高校内维护高校农民工权益成为一种主动并且必然的行为。

加强高校农民工的教育。对高校农民工的教育要以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高高校后勤服务品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和方向,这对后勤员工包括高校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第一、对高校农民工要进行角色意识教育。一方面要帮助高校农民工树立自强、自重观念,增强他们服务育人的自豪感,克服过去把“服务”简单等同于“侍候”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要强化高校农民工的教育者意识,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教育职能发挥的渗透性质,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工作职责。第二、对高校农民工要进行职业技能教育,进一步提升高校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增强高校农民工的生存能力,加快高校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第三、对高校农民工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高校农民工所担负的教育职能的发挥依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高校农民工身处大学校园,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校园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享受“近水楼台”的便利,能够直接获取学校教育资源,这为开展高校农民工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