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宿迁:创业文化引领发展潮流

2008-0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可 我有话说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正是我们提出建设创业文化的本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说,加强创业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实现宿迁更大突破的根本方略。

2006年,宿迁建市十年。站在新起点上的宿迁响亮地提

出“建设创业文化,引领发展潮流”的口号,精心培育“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主要特征,以“由认理讷言向明理敏行转变、由守业守旧向创新创业转变、由重义轻利向利义并重转变、由大而化之向精心精细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文化。

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二届创业文化节,该市评选出10名本地“创业之星”、10名外来“创业之星”、10名外出“创业之星”。

而在2006年首届宿迁创业文化节,市委和市政府联合发文,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30名“创业典型”,予以隆重表彰。利用媒体旗帜鲜明地推崇创业者,褒奖创业行为是宿迁市委、市政府激励老百姓勇于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6年11月,首届宿迁创业文化节上,张新实激情鼓励全市百姓创业:“我们要学习浙商不甘受穷、创业致富的先进理念,‘想创业’;学习浙商不怕艰难困苦、永不言败的顽强意志,‘敢创业’;学习浙商敢想敢干、敢于冒险的拼搏勇气,‘会创业’;学习浙商永不满足、不断发展的进取精神,‘创大业’。培养造就出千千万万个会赚钱、有作为的创业者,让创业最光荣、创业求致富、创业谋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为解决初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市财政拨出2000万元专款作为全民创业基金,直接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贷款贴息和工商登记补贴。在苏北第一个以政府监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组建创业培训专业机构――宿迁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

现在宿迁市区,每天清晨,打着“放心一百健康一百”宣传口号的放心早餐工程送餐车穿行于各个街道,将热气腾腾的“富春包子”、八宝粥等早餐食品送到各个配餐网点。选购品尝早餐的市民们也许想不到,这个放心早餐工程竟是一个下岗职工在短短半年内办起来的。原为沭阳县化肥厂下岗职工的戴红国,在一次去苏州的偶然机会中,他接触到了苏州“放心一百”早餐工程。在市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前年2月,宿迁市富春放心早餐工程公司正式成立了,戴红国从下岗工人走上了总经理的创业之路,成为当地百姓创业典型。

原为小学副校长的郭德全,2006年在泗洪县创业优惠政策鼓舞下,他主动请缨,要求离岗招商,引来1000万元的投资项目。随后,他自主创业,将千亩荒地办成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他还带动了1200人就业,实现了“个人和众人一起富”的多赢效应,成为干部创事业的典型。

戴红国和郭德全只是宿迁人创业的缩影。目前,全市1149个行政村中,80%的村干部都有项目、有实体,带动近百万群众创业致富。从首届创业文化节至今的一年多时间,宿迁的私营企业达到1.7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6.3万户,二者新增的数量相当于前两年总和。

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

“一个文化尤其是创业文化活跃的地方,社会就充满活力,市场经济程度就高,就可以永续发展。”张新实说,宿迁就是要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建设创业文化,立足这样的视野培育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建设正日益改变着宿迁的面貌。目前宿迁有50多万名自主创业人员活跃在花木、板材、纺织、机电、玻璃以及商贸流通领域;数千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企业,投资总额超过百亿元;全市发展“三来一加”(即来料加工、来样订做、来件装配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村达606个,发展“三来一加”项目企业2226个,从业人员达32.7万人。

“生态为归宿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创业求变迁是我们的发展路径。”宿迁市市长缪瑞林说,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我们更要积极培育“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创业永无止境,文化世代绵延,宿迁的创业文化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