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横省石牌坊,800年后如何获重生

2008-0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严红枫 通讯员章燕飞 我有话说

残缺的横省石牌坊。 &nbs

p;             修复后的横省石牌坊。

9年前,一座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牌坊――横省石牌坊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畔横省村被发现。如今,经过能工巧匠一年多的打磨,“国宝”横省石牌坊终获重生,呈现出800年前的“旧貌”。自今年1月6日正式开放以来,短短几天时间就迎来了上千名游客。

文物普查中偶然的重大发现

1999年6月,1200名业余文保员的倡议宣言,拉开了浙江省宁波市以“寻找文明”为主旨的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序幕。

7月9日上午,宁波市鄞州区文管会的普查人员来到东钱湖畔五乡镇横省村,有人提供了一个线索:在附近的仙人山山岙中好像有一座古老的石牌坊,这引起了相关专家的极大兴趣。因为横省村地处山脉与平原交接处,附近的联合村、宝同村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海人持货贸易于此”之说。周围一带已发现过许多汉、晋时期的古墓葬群,并出土了秦、汉钱币数斤。同时,村前村后仍保留着多处唐、宋时期的古窑遗址。不过关于横省石牌坊的情况,历代史书志书均未见相关记载。

工作人员走到山岙半山腰,发现这里竟是一个墓园。四周古木参天,林间遮天蔽日。他们在坟堆间穿行了不久,就发现了一面爬满藤蔓的石墙。村业余文保员胡芳德定睛细看,这不就是村民所说的石牌楼吗?虽然满身披覆着杂草藤蔓,但这座高5米、面阔3米、单檐歇山顶、翼角起翘较大、兽面勾头、重唇板瓦滴水的石牌坊仍不失庄严逼人的气势。牌坊阑额内侧两端下方雕有门臼,两石柱外侧中部以下表面粗糙,很明显当时柱子两边有围墙连接。在清理地面时,还发现石柱外侧有条石基,证实了该牌坊属墓园入口的门式牌坊。文管会的人员初步断定这座牌坊应当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于是就嘱托胡芳德将其加以清理,待有关专家确认。

南宋早期建筑的实物标本

根据遗状及牌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特殊的人文环境因素,鄞州区文物部门在查阅清宣统三年(1911年)整理的《鄞东史氏家乘》一书时发现了有关记载。据此推断这座牌坊是南宋望族史家第二代传人的墓前牌坊。

更让文物专家惊喜的是:横省石牌坊无论是屋面结构、柱脚形式、斗拱的做法,还是细部尺寸或艺术形式,都是地道的南宋早期建筑的做法。古建筑专家初步认为,横省石牌坊对研究浙江乃至我国建筑发展史均具有重大价值。在建筑构造技术上,它充分考虑了石构件性能,结构设计合理,是仿木石构建筑中灵活运用高超技术的成功典范。还有专家认为,横省石牌坊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元代以前没有石牌坊的空白,为研究我国明代以前此类石牌坊提供了珍贵实例。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横省石牌坊无论从构造还是细部做法均为木结构的模仿,与明清时期建的石坊有很大的区别,显然正处于木坊向石坊转型的过程中。

有关专家针对该牌坊的构造特点和建筑特色,与宋《营造法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该牌坊的建造年代应在南宋,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年代最早的石牌坊。其明显的木牌坊特点,也鲜明地反映了从木牌坊向石牌坊的过渡性特征。仿木构形制较为忠实,无论屋面结构,还是斗?层的细部处理,都刻意追求木结构的效果,且该坊无柱座,又无夹杆石,表现出明显的木牌坊特点,反映了该坊尚处于木牌坊向石牌坊过渡的一种结构形式。如单?素枋,转角列?及使用上昂形斜撑、翼角起翘显著等皆为南方建筑做法,在建筑史上有重要价值。

修旧如旧“回到”南宋

沿着窄窄的鹅卵石小道而上,经过一年修复、二柱一间一楼歇山顶结构的横省石牌坊赫然在目。单檐歇山顶是地道的仿木结构,檐口刻有宋代常见的宝相花纹和花边重唇板瓦,整个外观古朴而典雅,雕刻工艺也非常精致,总体感觉与800余年前的那部分比较吻合,只有新装上去的那部分石材的颜色在提示人们,这是一座经过“重生”的“国宝”。

记者看到,石牌坊两旁分别砌着一堆旧石块,显然是从古老的民居上拆下来的,这两道石墙,既能够保护牌坊,又充满了岁月流逝的痕迹,石墙上还爬着几道野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为让石牌坊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而专门设置的。

据鄞州区文管会专家介绍,横省石牌坊由于年久失修,修复前整体保存状况虽基本完整,但两根檐柱下部均有明显裂缝,严重威胁牌坊的安全。正脊、垂脊、戗脊上部吻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或失落现象。另外,由于遭受雷击,屋顶及部分构件已掉落地上,可以说损坏十分严重。要将这些掉在地上的构件原封不动地安装上去,并让人看上去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对修复者来说难度很大。

“当时难题还真是不少,比如歇山顶屋檐中间的条石有缺损,需要用整块石头补上去。先不去说寻找石材、将它打磨雕刻好、再拼装上去等工作,单是那整块石头要搬到这山上来,就很让人头疼。约1500公斤的石头,要从一米多宽的小路上山,工人用手工葫芦这种原始的机械设施,拉了整整八天。”临海古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黄大明回忆起修复工程的经过时说。

专家来现场后,发现先前使用的梅园石颜色不对,要求换石材。工程队又派人在浙江省仙居县觅到了材质与原牌坊更相符合的红白石。经过又一番搬运、雕刻,专家还是觉得雕刻不够精细,比如斗拱花纹、勾头、屋面板等清理、雕凿,需要技术更高的能工巧匠,工程队又大费周折,请来了富有经验的老师傅。

黄大明告诉记者,国家级的文物与普通建筑维修完全不同,按照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的方案,要在保持文物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尽量保持历史留下来的信息。所以这些拼装起来的构件,在修复后要看不出痕迹,比如在接口处用桐油灰糊住,而檐上的石瓦也不能简单用水泥之类的材料将它们拼起来,用的是槐洋树脂。材料、工艺等需要尽可能地“回”到南宋时期,工匠们的工具都很原始,如榔头、凿子、斩斧等。

2007年9月28日,浙江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浙江大学等单位组成专家组,验收横省石牌坊的维修工程,认为维修后的建筑风貌、建筑特征等比较真实地反映了800年前的历史信息。

 

本文照片均由龚国荣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