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暴风雪下见雄兵

2008-0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钟友国 通讯员曾政雄 我有话说

2008年1月下旬以来,一场50年不遇的暴风雪灾害席卷14个省市自治区。湖南、湖北和广东粤北地区更是冰封雪裹,广州至湖南方向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全部中断,供电系统瘫痪,粤北到衡阳长达数百公里的车龙被困暴风雪之中,90万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沿途受灾群众多达数百万。

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广州军区驻粤、湘

、鄂部队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不畏严寒,快速反应,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8万余人、车辆3600多台次,协助地方政府救助和转移疏散群众53万多人,紧急调运各类物资830余万吨,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被誉为“受灾受困群众的救星”。

拉得出用得上

“没想到南方会有雪灾,没想到雪灾来得这么快,没想到受灾面积这么大,没想到损失这么重!”早已习惯“暖冬”的江南百姓,对这场一次次刷新历史纪录的冰雪灾害发出这样的感叹。

一个个“没想到”,就是“雪魔”向驻灾区部队发出的一份份“挑战书”。

面对从未打过交道的“对手”,有过多年抗洪抢险经验的湖北、湖南省军区迅速作出反应。湖北军区在得知持续大暴雪的预报后,及时研究部署抗冰救灾工作,成立17个抗冰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形成合力。湖南省军区利用国防动员三级指挥网紧急召开驻湘部队主要领导参加的协调会,并向省市县三级抗冰救灾指挥部派驻了141名联络员,并安排了140多名同级师协和领导担任同级地方抗冰指挥部副指挥长,统一协调部队、民兵抢险救灾行动。与此同时,某集团军驻长沙、衡阳、桂林片部队以打仗的姿态,广泛进行思想动员,组织部队积极做好抗冰救灾准备。广东省广州、韶关、清远军分区(警备区)成立了救灾专项值班室,与地方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驻粤某师、某集团军装甲旅为200多台车辆配备防滑链,某集团军陆航团所有战机整装待命,确保拉得出,用得上。

哪里灾情最紧急,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1月28日,京珠高速公路因长时间被冰雪覆盖,2万多台车辆被堵在路上,五六万名群众被困在极度寒冷的高速公路上。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南省军区立即调集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沿线六个军分区(警备区)驻湘部队万余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在京珠高速公路打响了一场“破冰保交”大会战。由于公路难以通行,官兵们采用车载与徒步行进相结合的办法,仅用半个小时就赶到了指定位置。一时间,京珠高速公路军旗招展、迷彩如潮,官兵们冒着漫天风雪,展开了一场扫雪除冰战斗竞赛。4个小时后,一台台车辆从刚刚清除冰雪的公路上驶过,堵塞多天的京珠高速公路终于恢复畅通。

抗雪救灾招数多

由于连日暴雪影响,湖南省会长沙蔬菜供应告急。面对被冰雪封锁多日的道路,地方司机谁都不敢出车运菜。关键时刻,长沙市有关部门想到部队。1月28日,市农业局向省军区发出了派遣车辆帮助抢运蔬菜的请求。

人民的需要就是命令。省军区司训队和汽车队派出了11辆车况最好的大卡车。11名带车干部和11名驾驶技术精湛的士官勇敢地挑起重任。

天上风雪交加,路上覆着厚厚冰雪。官兵们驾驶着卡车,在冰雪上缓慢前进。进入乡级公路后,更是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带车干部下车先探路,再用身体作路标。短短15公里的路程,官兵们用了1个半小时才到达。已经多天没见到过汽车的菜农们看到前来运菜的官兵,激动得热泪盈眶。

技高人胆大。司训队黄智深队长告诉记者,之所以勇于承担这样任务,一方面是军人职责所系,另一方面是有部队严格训练作保证。这支部队着眼完成多样化任务,人人练就一身复杂环境驾驶的硬功。1月27日,京珠北韶关段高速公路受冰雪影响,南北双向交通中断,2000多辆汽车受阻,1.6万名群众急待救援。某集团军炮兵师迅速出动9台野战炊事车,奔赴受阻路段。官兵凭借高超的野炊技术,在短时间内为受困群众提供热食1.1万多份,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个个都是“许三多”

1月27日,湖南省气温降到有历史记载的最低值-4℃。而此时,在长沙市的京珠高速公路,驻湘某团机关官兵们却在挥锹铲雪,激战犹酣。呼啸的北风将雪粒刮到脸上,生生作疼。战士张高明的铁锹把挥断了,就用手搬。锋利的冰块把他的双手划得鲜血淋淋,一旁的干部要他下去休息,可他从卫生员那里要了一个“创可贴”,又继续投入战斗。

“这点苦,和我们训练比起来,算不了什么!”完成任务后,小张告诉记者。这个团每年都要组织官兵进行一到两次野外生存训练,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锤炼官兵顽强的战斗意志。“我们团个个都是‘许三多’!”小张笑着说。

冰雪,也像一面镜子,映出“许三多”们顽强的战斗精神。1月26日下午,长沙警备区派出10名官兵和5台客车,运送长沙市输变电指挥中心的专业电力人员和器材到宁乡县抢修电网。由于道路中断,官兵们每人扛着上百斤重的维修器材,冒着随时会掉下山谷的危险,在雪中艰难跋涉了10多个小时,将器材送到1000多米高的山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