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2008-03-1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两会期间,“社会保障”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使用最频繁的词汇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广覆盖、多层次、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万众所瞩目。

社保

让老百姓更幸福了

本报重庆3月13日电(通讯员杨怡 记者张国圣)“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我靠养老金和医保卡防老。”刚刚在药房用医保卡购到药品的谢大爷说。70多岁的谢大爷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杨公桥社区居民。说起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提法,谢大爷高兴地表示,“以后养老看病不用愁了。”

40多岁的下岗职工龚登芳在单位破产后选择买断工龄,原本缴纳的养老、医疗保险一下子中断了。后来她虽然找到了新工作,但没有社会保障仍然困扰着她:如果要续保,自己就得全额承担;要是不续,退休以后怎么办呢?从2007年开始,国家实施了对“4050人员”的社会保障优惠政策,“去年我申请后,国家给一部分补贴,减轻了个人的压力。”龚登芳说,“退休后我也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心里踏实多了。”

除了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重庆市还积极探索在农村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从今年年初开始,大渡口区跳蹬镇敖山村四社的农民刘纯阳,就开始享受每月240元养老保险金了。全区像他一样按月领取保险金的参保农民有2000多人。大渡口区社会保险局局长刘承跃告诉记者,办理农村社保覆盖,农民们很支持,大伙都说,社保让老百姓更幸福了。

本报银川3月13日电(记者庄电一)“听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执行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好党的利民惠民政策。”宁夏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李宁顺兴奋地向记者谈出了心中的感受。据了解,近年来宁夏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加大,其中,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就连续调高了6次。

说起本届政府在关注民生、提高社保水平上所作的努力,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通明研究员用“卓有成效”四个字来评价。他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是1979年退休的,当时只有几十元退休金。前几年达到600元,现在则涨到970元。陈通明说,社会保障实际上就是社会的安全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补的保障体系免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

扩大社保覆盖面,编织社会安全网

本报广州3月13日电(记者张景华、吴春燕 通讯员梁嘉敏)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党组书记刘友君认为,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主线。报告提出进一步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和农民工工作,这是党和政府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广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促就业、抓社保、保权益,仅2007年一年,已帮助100万农民工实现就业,培训在岗农民工80万人,全省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均居全国前列。

今后,广东将围绕人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新要求,加快构建劳动保障“五张网”,即: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网、面向所有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网、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劳动关系协调网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网。

本报青岛3月13日电(通讯员孟繁 记者凌翔)“听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我们基层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同志深感责任重大。”青岛市崂山区劳动保障局局长苗蔚说。近年来,崂山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纷纷出台,使群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去年,该区投入1200万元促进就业资金,公益性岗位保有量达3000余个。目前,该区已建设了20家农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将就业网络系统延伸到街道、社区。此外,区政府每年投入4000万元补贴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退休金最低为每月390元,养老保障水平居全省首位。

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完善

本报上海3月13日电(记者曹继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这要放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其意义。”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博士生导师任远教授说,“当前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被打破,各种民生和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必须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任远认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需要建立有机衔接的体系,在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同一城市的农村、城镇和城市之间,制订相对不同的社会保障计划。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非意味着各个地区的整齐划一,而是要建立社会保障跨地区、跨城乡的相互衔接的机制。根据当前我国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财政格局,国家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同地区可以实施适合本地区的社会保障计划,并通过合理的衔接体制实现社会保障的跨地区、跨部门和跨城乡的流转。

本报贵阳3月13日电(记者柳路、甄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刚刚经历五十年不遇大灾的贵州人民来说,是令人鼓舞的。”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郑元宁教授说。

郑元宁认为,近年来,贵州的应急救助、减灾备灾等工作有很大发展,特别是这次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凝冻、保民生战役的阶段性胜利。但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贵州的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应急救助体系还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他建议,今后应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防灾、抗灾意识;二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高防灾救灾工作的超前性;三是逐步建立从防灾、抗灾、减灾到恢复生产生活的一整套快速反应机制。

郑元宁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同时,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762亿元,用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对贵州省加快灾后重建和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投入,有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即使面对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也会无所畏惧。”郑元宁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