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格鲁派(黄教)的兴起

2008-04-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达赖喇嘛属格鲁派,弄清达赖喇嘛的来由,需要首先从格鲁派及其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和在西藏社会的政治地位说起。

宗喀巴创立了格鲁派。宗喀巴(1357―1419)原名罗桑扎巴,七岁出家,在当地噶丹派从师学显密十年,尔后到前后藏系统学习噶丹派教法和密教经典,并受到萨迦派显教教理的影响。他把西藏流传的显密教法组

织成一个以实践和修证为纲领、按部就班、次第整然的体系,撰写出阐明他自己对显教、密教的认识的几部重要论著。如他撰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两部论著,系统地论述了佛教显密两宗的要旨。宗喀巴对于佛教的高深造诣,受到广大僧众的敬佩。宗喀巴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14世纪末、15世纪初,西藏佛教得到中央王朝和地方统治势力的大力支持,发展迅猛。但各派争夺愈演愈烈。此时,佛教已与政治融合为一,“互争外势,故真学实行之士日渐减少,至不知戒律为何事,寺院僧侣,尽同俗装”。面对这种形势,宗喀巴认识到喇嘛教必须改革,他依据佛教经典,提倡“苦修”,“敬重戒律”,“不娶妻,禁饮酒,戒杀生”,“令一切随从弟子,日日谛察自身。倘有误犯,当即还净”。并阐扬显密关系、规定学佛次第,制定僧人的生活准则、是非标准、寺院的组织体制、僧人学经的程序等等。总而言之,宗喀巴创立了一个以戒律为本,显密并重,上继噶丹,融合各教派为一体的新教派――格鲁派。这种改革是要僧人严守戒律,安分守己,敬上睦下,因而受到统治者和正直僧人的赞赏与支持,改革进行顺利,取得极大的成功。格鲁派因僧人戴黄色僧帽,又被称为黄教。

宗喀巴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依靠了当时卫藏地区的统治者――帕竹政权的支持。被明朝皇帝封为阐化王的扎巴坚赞,是控制卫藏地区的统治者。他花费大量财力物资,召集数以万计的各派僧人,在拉萨大昭寺举办规模巨大的祈愿法会,扎巴坚赞及其下属官员还带头参加。这个传昭大会既是西藏全区性的、各教派都参加的一个重要法会,又由黄教首领宗喀巴作这个法会的主持人,扩大了宗喀巴改革佛教的影响,树立了黄教的优势。

在阐化王及其属下官员的资助下,宗喀巴创建了甘丹寺,他的弟子绛央却吉和释迦耶歇,相继创建了哲蚌寺和色拉寺。三个寺的规模都很大,成为黄教在前藏的三个主寺,故而通称三大寺。三大寺建成后,大量原属噶丹派的分散在各地的寺院和僧人都纷纷改宗格鲁派。继后,该派僧人又多方设法在卫藏各地复兴旧寺和创建新寺,使格鲁派主属寺院大量涌现,寺院僧人迅猛增长,格鲁派的势力在西藏强大起来。

1546年,哲蚌寺的上层僧侣,找到年仅三岁的幼童索南嘉措,作为前任寺主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承袭前职,做了黄教寺院集团的领袖。黄教采取转世相承的制度,是在宗喀巴死后130多年,即在宗喀巴的第三代弟子根敦嘉措于1542年死后才推行的。比噶举派晚250多年。但是,黄教把活佛转世制度发扬光大。自哲蚌寺率先仿效实行转世相承的做法之后,黄教所有大小寺院都以活佛转世传承。有名气的、大的寺院就有几个乃至十几个活佛。与此同时,白教、红教也形成了许多活佛转世体系。据史料记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仅由清朝中央政府在蒙藏地区册封为呼图克图的,在理藩院注册、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就有160名之多。清朝乾隆皇帝《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藏传佛教中诸如达赖、班禅、噶玛巴等大活佛转世的有关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并且成为固定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世代遵循。(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