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奥林匹克教育重在参与和创造

2008-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耿申 我有话说

什么是奥林匹克教育?迄今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获得公认的定义。虽然根本原因在于奥林匹克教育实践发展还没有到达足以让学者作出周密的学术定义的程度,但也有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存在于各种定义的设计过程中。这就是过多地考虑学术定义的逻辑性和过多地依据教育计划文本,而较少考虑奥林匹克教育实践的地域

文化背景、自发创造活动和模式生成特征。每一个奥运周期中教育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与学校教师和孩子们的实际理解和参加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之间,在内容、形态、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位,致使每个奥运周期中的预期教育成果和最终形成的奥林匹克教育遗产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

日本长野冬奥会的教育计划相当完善,但是留下记忆的却主要是西部中学、三本柳小学等学校。内容也仅限于与对方国家学生交往的故事以及一些学校与南美洲和其他弱小国家运动员联欢的故事。悉尼奥运会的教育计划被称为有史以来最系统的,尤其是关于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不仅全面而且深入,但是留下了深刻记忆的依然是孩子们为保护“金玲蛙”而自发创造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雅典奥运会的教育计划虽然被官方评价为在全面性、多样性、实施方式和技术保障等方面都是“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的首创”,但从外国同行的角度来看,真正让人们感到佩服的还是他们的“奥林匹克教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这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师生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雅典的孩子们由此而对发源于他们祖国的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全新认识,获得了深刻体验。

历史告诉我们,教师和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才是奥林匹克教育的本质属性。我们之所以对北京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实施及其结果充满信心,是因为我们对北京百万中小学师生的自发创造精神充满信心;我们所以对北京奥林匹克教育模式的历史价值充满信心,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正在创造着无比丰富的教育活动模式。

正如悉尼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中本没有“金玲蛙”的活动设计,但这一活动却吸引了几乎所有少年儿童一样。北京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中也没有“模拟奥运会”、“一班一国”、“一班一楼”、“福娃志愿者”等项目设计,但恰恰是这些活动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模式在所有中小学校间不胫而走。这一现象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真正的奥林匹克教育存在于孩子们快乐地、主动地参与的那些活动中。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也恰恰是让青少年快乐地参与、主动地参与,在参与中获得身体的发展和道德的长进。

奥林匹克教育,真正重要的既不是教育计划的制订,也不是教育结果的评估,而是孩子们的行动参与和在参与过程中的激情创造。

(本文作者为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