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物系统将迅速抢救灾区文物

2008-06-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谌强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6月6日电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今天说,四川汶川地震在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对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国文物系统将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中,迅速开展文物抢救工作,重建精神家园。

据介绍,截止到5日,国家文物局共收到四川、甘肃、陕西、重庆

、云南、山西、湖北7省(市)文物行政部门关于文物受损情况的报告,共有16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两处世界遗产)、2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共有2766件馆藏文物受损,其中珍贵文物292件。

四川省的文物建筑和文物受损最为严重,共有包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在内的8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损害;馆藏文物1839件受损,其中,珍贵文物189件。北川县文管所馆藏文物全部被毁。成都、绵阳、阿坝、德阳等地文物建筑、博物馆垮塌、文物损毁非常严重。

单霁翔表示,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和大足石刻最令人关注。都江堰二王庙建筑群的坍毁使人痛惜,所幸的是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未出现险情,分水“鱼嘴”裂纹发生在维修加固水泥处,应无大碍;距主震区较近的大足石刻在大震中经历了考验,千手观音纤纤玉指安然无恙。

面对震区文物遭受惨重损失的严峻形势,国家文物局统筹安排,迅速开展了灾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据悉,坍塌文物建筑重建的第一组项目已选定都江堰坍塌建筑,已进行了实地勘查,将在灾后一个月内开工。

国家文物局成立了灾后文物重建规划协调小组,已在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市)召开了现场工作会,紧急部署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协调四川省文物局完成报送《四川省“5・12”汶川大地震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规划大纲》,并组织召开评审会,已于今天将规划大纲及国家文物局评审意见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和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等工作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强调,在保护实施工作中坚持原址保护的原则,注意运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保留传统形式、传统功能,保护好藏羌碉楼等民族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已会同四川省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就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和专家座谈会,进一步征求意见,以便将具体意见和建议尽快纳入四川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国家文物局对未来建成的地震遗址博物馆,将给予最高的文物保护级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