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灾区飞来“领头鹰”

2008-06-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丁广阳 胡伟 本报记者陈劲松 我有话说

在与地面塔台失去联系90分钟的危难情况下,他孤军深入,打通北川“空中生命线”;在气象诡谲的高山峡谷中,他突破极限,率领空中铁骑172次深入北川、平武、茂县等地,在全团创造“四个第一”:第一个在川北高原驾机升空,第一个勇闯龙门峡大峡谷、第一个驾机夜航、第一个实施多点机降,被称为不怕死的“领头鹰”。

他就是特级飞行员、南京军区某陆航团团长司启富。

打通北川“空中生命线”

川北气候诡谲无常,生死考验接二连三。5月17日上午8时,南京军区某陆航团团长司启富和团参谋长邢伟民领航,8架战鹰直插北川。然而,由于气象异常恶劣,舷窗外云雾翻滚,眼前如蒙黑障,直升机被迫返航。

司启富和战友心急如焚。他们要前往救援的北川青片乡,有2万余名群众受困于交通中断的“孤岛”,其中3名孕妇和不少危重伤员面临生命危险。邢伟民对司启富说:“地理和气象条件太恶劣、太危险了,你还是在塔台坐镇指挥吧。”但司启富说:“战友们称我是‘头鹰’,我理应担当风险,带头飞翔!”

18日早上7时,司启富再次率领8架满载药品、食品的直升机冒险腾空,直扑北川青片乡。进入峡谷,大雾弥漫,直升机像误入“黑洞”,随时有被吞噬的可能。受山体遮挡,领航的直升机双机编队,突然与指挥塔台失去联系。司启富果敢指挥,贴着山峦,目视飞行,终于成功飞临北川上空。

“长机、长机,前方大面积云层,如何处置?”按惯例,迅速拉高直升机,飞出云层是万全之策。然而,在峡谷内慌乱上升,在不明地形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飞机撞山事故。在决定生死的几秒钟里,司启富果断向身后的7架僚机发出指令:“稳住状态,瞅准云隙,盘旋下降。”司启富驾驶的直升机穿过浓重的云雾,掠过杂乱的电线,第一个稳稳地落在谷底一块巴掌大的空地上。望眼欲穿的群众,含泪向直升机汇聚。

穿越“鬼门关”

5月21日上午8时50分,四川省旅游局紧急求援:188名进入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游客,已被困9天,不少人患病,面临生命危险。

进入小寨子沟,要穿越素有“鬼门关”之称的龙门峡大峡谷,就是气象条件好也有极大风险。然而,天公不作美,此时机场上空大雨滂沱,能见度不足300米。

无法起飞。司启富紧急拟制3套应急预案,决定投入重兵组织营救。11时15分,雨势稍停。司启富驾驶直升机直插苍穹,疾飞小寨子沟。进入狭窄的峡谷地带,强烈的气流袭来,令人惊心动魄。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高强度飞行,直升机成功到达目标区域。而直升机正准备降落时,司启富突然发现,机降点处在谷底,坡度较大,无法实施全轮着陆。他紧急推动操纵杆,巧妙地避开跨山高压线,终于在一块相对平坦的田地里紧急降落。13点25分,第一批30名游客被迅速转移上机。通过全体机组人员奋战10个架次,游客全部安全转移。

不动“救命粮”

每次紧急机降,时间也就三五分钟。可返航降落后,他的身上总带有各种形状的小纸片。这些传递“生命信息”的小小纸片,常常是群众们递过来的,上面都是峡谷内受困群众人数、急需的食品和药品情况,还有受困群众亲人的电话号码。每次落地,司启富顾不上吃饭,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向受困群众的家人报声平安。时间来不及,他就把这些珍贵的纸片交给地面协调员代报平安。

为争分夺秒抢救伤员、投送物资,除早餐外,司启富常常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水。5月19日21时许,司启富驾驶最后一架直升机安全返航,这里机务人员又紧急运来第2天的空投物资。机械师张吉良见团长司启富嘴唇干裂,想为团长打开一瓶矿泉水解解渴,司启富断然拒绝:“直升机上装的是被困群众的救命粮,就是再渴再饿也不能动!”

截至6月13日,司启富率领的陆航团直升机挑战复杂地域、气象、生理和心理极限,起飞172架次,运送物资237.8吨,转移人员823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