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马运之都倾城倾情迎奥运

2008-06-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李凯 张薇 张雅诗 我有话说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奥运马术委员会主席唐英年站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望着对岸香港著名商业区尖沙咀。以往尖沙咀沿维多利亚港一带最显著的标志是鳞次栉比的商业大厦,如今,一个由彩色灯管组成的15米高、35米宽的巨大奥运五环标志更加耀眼。唐英年日前信心满满地说:“香港正进入全城迎接奥运、全情投入奥运

的气氛。”

香港赛马运动闻名全球,回归之后“马照跑”,因而被誉为“马运之都”。2005年7月,国际奥委会宣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项目比赛在香港举行。唐英年认为,是“一国两制”使香港有机会协办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为“马运之都”的赛马运动增添了新元素。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香港协办奥运马术比赛,积极推广奥运精神,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联合不同社会团体,包括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香港残疾人奥委会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青少年团体、学校等机构,进行了大量宣传和推广活动。香港特区政府还积极鼓励、资助地区团体举办不同类型的迎奥运活动,将香港热烈迎接奥运的氛围逐步推向高潮。

过去一年,香港特区政府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300天、200天和100天都举行了盛大庆祝仪式和推广奥运的活动,每次都吸引数以10万计市民热情参加;由香港200多个青年及志愿组织发起组成的“香港各界青少年迎奥运系列活动委员会”,在港组织了24项大型活动,包括大汇演、大巡游、运动会、音乐会、奥运知识刊物出版,前往内地奥运主办和协办城市的交流活动等,参与的香港青少年多达60万人次。

“火炬接力把香港迎接奥运的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说。5月2日奥运火炬接力传递在香港举行,对于广大港人是一个激动难忘的历程。上百万香港市民自发沿途夹道欢迎火炬,他们大部分身穿红衣,贴着印有“中国加油”的贴纸,街上欢声雷动。香港媒体评论表示,整个活动气氛之热烈,称得上是香港“九七”回归以来又一重大盛事、喜事。

据香港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奥运火炬在港顺利传递,超过84%的受访市民感到光荣和自豪;特区政府教育局则表示,香港学校举办的一系列奥运教育活动,将奥运精神及价值观与学校各学科教育特别是品德教育、国民教育紧密相结合,大大增进了香港青少年对奥运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民身份的认同。

曾德成说,香港作为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不但分享了举办奥运会的喜悦,更增强了港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凝聚力及对国民身份的认同,“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迎接北京奥运会期间,香港各界以不同方式倾情参与:香港赛马会出资12亿港元修建了奥运马术比赛设施;香港社会各界的捐助对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设费用贡献巨大;香港著名音乐创作人金培达、陈少琪参与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奥运倒计时歌曲;迎奥运演出活动、奥运歌曲演唱更少不了香港文艺工作者的身影……

为办好在香港举行的奥运会、残奥会马术比赛,香港共招募马术比赛志愿者2400名,但报名者达到1.6万人。“办一届好的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不可忽视,”负责奥运马术比赛志愿者培训等工作的香港马术公司行政部总监袁海星说:“香港市民对加入奥运志愿者工作显示出极高的热情。”此外,香港还有7000多人报名申请北京奥组委招募的奥运会及残奥会志愿者,是历届港人申请奥运会志愿者人数之最。

如今,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50多天了,香港正如唐英年所说的“抓紧未来的每分每秒,为奥运会作最后冲刺”。漫步香港街头,处处可以看到与奥运有关的景观、浓浓的奥运氛围:沙田马术赛场的旗帜大道,繁华市区街道上悬挂的奥运标语和海报,鳞次栉比大厦外墙上五颜六色的奥运灯饰,跑马地风格鲜明的马术草坪……这些景观不但显现出香港活力澎湃的一面,也在向人们宣示:香港已为奥运准备就绪。

曾德成说,香港特区政府推广奥运精神的整体策略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让香港各界以不同形式全力迎接奥运,让香港共享奥运盛事的欢乐,弘扬奥运精神,加强市民对社区、对香港、对国家的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

(据新华社香港6月1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