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兴化实施人文兴市战略惠泽百姓

2008-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袁开建、李鹏、徐长江、陆彩萍 我有话说
本报江苏兴化7月17日电(通讯员袁开建、李鹏、徐长江、陆彩萍)如何让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灿烂的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如何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江苏省兴化市的决策者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问计于各界专家,确立了“人文兴市”的理念,用文化引领城市建设,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兴化市资源丰富、人文荟萃。这里孕育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艺概》作者刘熙载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她是全国百强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亚洲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

兴化市的人文兴市战略首先从保护历史文物遗存入手。在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同时,他们对文物保护制定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三年行动计划,并且付诸实施。素有“金东门”之称的兴化城东部地区,是一个由明清古民居群组成的街区,历史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已成危房,不少小巷下水道不通。市委市政府问计于百姓专家,确立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投资500多万元对临街的120多户破旧店铺、小巷进行“修旧如旧”,铺设了青色地砖与石板,畅通了下水道,凸显其青砖黛瓦、楼台亭阁的明清风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城墙是重要的文物遗存,市里投资100万元进行全面维修,建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古城墙公园,让老百姓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位于“金东门”历史街区的赵海仙洋楼,是清末一代名医赵海仙诊所的旧址,斗转星移,人间沧桑,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市里投入专项维修资金400万元进行修缮,再现往昔的风貌,并就此建成了一个中医博物馆,成为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让后人加深对祖国宝贵中医文化的了解。目前,兴化市已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去年新增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3处。

在实施人文兴市战略中,兴化市十分注重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其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竹泓镇的小木船制作工艺近日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茅山号子、林湖栽秧号子、戴窑窑工号子,安丰镇的三腊菜、沙沟镇的大鱼元、曾获得巴拿马南洋劝物会金奖的中庄醉蟹制作工艺,兴化城区的烙画制作工艺、戴窑镇的糖塑工艺、大营镇的面塑工艺等都已列入“非遗”保护之列。

兴化全市2393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近四分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做好水文章,建设水文化是兴化人文兴市战略的重要追求。在投资3.5亿元、建成35公里防洪墙重大防洪工程的同时,他们建成了10个百姓“水上公园”。市委书记贾春林要求结合防洪工程建设,充实文化内涵,彰显文化个性,把水乡的河建成“流动、生态、安全、文化”的河,一条河就是一个景点,一条河就是一个“水上公园”。在建设城市防洪工程的过程中,兴化市对沿河两岸进行了整修,形成了10公里长的沿河绿化风景线。刚建成的板桥竹石园与这条风景线连成一线,每天有近千人来这里晨练、游玩。古老的上官河畔,新近建成了一个集全国各地名贵树木于一体的水上森林公园,公园的绿色长堤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防洪大堤,成为一个项目最全的老百姓晨练点。据兴化市体育局局长吴廷喜介绍,兴化市有60多个百姓晨练点,其中10个“水上公园”均在其内,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姓大舞台”。

兴化市实施人文兴市战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效果,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华东六省一市的文联主席们游览了垛田、缸顾一带的万亩油菜花风光带后,留下了“船在水中行,人在花中走”的优美诗句。江苏省文联的30多位音乐家专程来这里体验生活,优美的旋律载着兴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全国摄影家协会的50多位摄影家在这里召开了水文化研讨会。全国水浒学会两次在兴化召开年会,研究水浒文化,推介水乡兴化。在南京的美国留学生专门组团来兴化大纵湖,体验当年郑板桥“湖上捕鱼湖上煮,煮鱼便是湖中水”的意境。这里已经成为重要的影视基地,每年来兴化拍摄电影、电视的艺术家们更是络绎不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