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坚持正确文艺方向

2008-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欧阳坚 我有话说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纷纷以各种形式支援抗震救灾。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在震后第六天,成功举办“《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共募得捐款15.28亿元,在全社会产生巨大反响,充分表达了宣传文化系统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爱,充分展现了文艺工作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在党的生日前夕,成功推出“《向祖国报告》――迎‘七一’暨抗震救灾文艺晚会”,形象化、全景式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讴歌了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中国人民,用艺术的形式向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特别是5月底到7月中旬,许多文艺工作者积极参加中宣部等部门组织的体验生活和慰问演出小分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慰问受灾各族群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人员及志愿者,带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给灾区人民以心灵的抚慰,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小分队所到之处,群众欢迎、各界满意,影响大、效果好。可以说,文艺工作者们充分发挥了文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予的任务。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突出表现充分表明,我们的文艺队伍是一支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的队伍,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素质过硬的队伍,是一支忠于祖国、值得党和人民充分信赖的队伍。为进一步巩固已有成绩,更好地发挥文艺的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要始终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来部署和开展文艺工作。文艺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职责。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抗震救灾上来。根据新的情况,在中央领导的亲自部署和直接指挥下,宣传文化部门及时对原有工作计划做出调整,因势利导,顺势而谋,积极主动地打了几场硬仗,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事实证明,在重大关头和突发事件面前,只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展现特色,紧紧围绕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人民群众最紧迫的需要来安排部署工作,就能在工作中有所作为,在服务大局中做出贡献。

第二、要始终坚持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热情。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所有优秀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表明,要想创作出厚重、隽永的作品,很重要的是看他们是否拥有丰厚的生活积累、深刻的生活感悟。我们的文艺能否繁荣发展,就在于它是否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这次地震灾区的情况,虽然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全方位的报道,但是仍然代替不了文学艺术家身临其境所产生的震撼和感动,代替不了他们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的创作素材。只有融入沸腾的社会生活,与时代洪流息息相通,才能切实获得深刻的人生感悟,不断补充创作的灵感和养分。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生活每天都涌动着新的事物,人们的精神面貌每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作家艺术家要想敏锐把握时代变迁的主流,就要诚心诚意地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深入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深入到经济建设的最前沿,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文艺创作的丰富宝藏,不断激发出创作冲动和热情。为此,不仅人要深入下去,而且心也要深入下去,把丰富独特的想象与脚踏实地的感悟结合起来,把飞扬灵动的才情与鲜活生动的现实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创作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永远涌动源源不断的激情,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第三、要始终坚持讴歌人民、服务群众。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杰出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在于他们同人民群众之间有着血肉联系。忘记和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的生命就会枯萎。从这次反映抗震救灾的作品来看,凡是生动表现了普通干部群众感人事迹,凡是歌颂了人间真情,就能引起民众的共鸣,就能产生强烈的反响。因此,一定要进一步确立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文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表现主体,把人民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生动实践作为主要内容,浓墨重彩地表现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和他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善于发现普通群众平凡生活中蕴藏的崇高精神,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做的巨大贡献。要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点新趋向,感受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不断关注和研究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变化,创新艺术样式,丰富表现手法,不断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介绍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结合起来,把优质的精神食粮送到最基层,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要以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使基层群众真正享受到他们需要的文化成果。

第四、要始终肩负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品格的体现,也是我国当代优秀文艺家风范的写照。在抗震救灾中,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全国人民一道心系灾区、支援灾区,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灾区人民,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人间壮举,用自己诚挚的心灵歌颂伟大的祖国和坚强的人民。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斗争中,作家没有缺席,艺术家没有缺席。今天,灾难已经过去,灾区重建的工作还在继续。当前,迫切需要我们作家艺术家做的就是,继续深入挖掘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记录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动人故事,用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底蕴厚重、艺术精湛的作品为时代写史、为人民立传,把中国人民的伟大形象展现于世界,把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民族所展示出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经受了庄严的洗礼、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这一切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是值得永远珍惜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真挚的感情,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歌颂人民的优秀作品,谱写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