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名当代青年的人生选择

2008-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罗旭 通讯员陈培高 我有话说

一名29岁的湖北农村青年,一位入伍接近11年的优秀边防士官――全国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广东边防七支队班长陈阳红,他在人生中的几次重要选择感人至深。

面对去与留,他选择部队

1994年8月,由于家境贫困,15岁的陈阳红主动选择了辍学,先是在建筑工地打工,后来到郧西县城开

起了一家小照相馆。1997年10月,就在照相馆生意越来越红火之时,18岁的陈阳红却毅然选择报名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战士。

在部队,陈阳红迅速成长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宣传骨干,在各级媒体发表新闻作品2500多篇,多年被公安部边防局和总队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并成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全国公安文联会员、深圳市摄影学会会员。

2000年11月,服役期已满3年的陈阳红面临退伍。但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选择了留在培养教育自己3年的部队,转为一级士官。2002年底,陈阳红再次作出了同样的选择,留在部队,转为二级士官。

2005年底,已经26岁的陈阳红面临着最为艰难的第三次抉择。此时,年迈多病的父母写信催他退伍回家,而驻地深圳市劳动局、民政局等多家单位开出月薪5000元、解决深圳户口等条件,力邀他到地方发展。陈阳红又一次徘徊在了去与留的十字路口。

“部队培养了我,部队需要我,请父母原谅我的不孝!”那一天,含着泪,陈阳红给父母写了这封信,再一次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面对生与死,他选择前行

在11年的军旅生涯中,陈阳红经历了一次次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2005年5月初,陈阳红奉命赴西藏采访支队援藏干部王永升。采访途中,多次面临缺氧头痛、暴风雪、刹车失灵、爆胎等险情,他毫不退缩,挑战生命禁区,出色完成采访、拍摄任务。2006年7月,广东河源遭遇强台风袭击,陈阳红受命与部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狂风暴雨中,他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抓拍到现场数十名记者都没有拍摄到的官兵救人场面。次日,10多家媒体全部采用了这组新闻图片。

2006年10月,陈阳红以优异的成绩,入选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2007年11月初的一天,陈阳红和战友到海地的高危区太阳城,与巴西维和部队执行联合巡逻任务时,与两名持枪毒贩在狭窄小巷里遭遇。枪声在耳边响起,胳臂被铁皮划破出血,他却全然不顾,最终抓拍到中、巴两国维和队员联合抓捕毒贩的精彩镜头。

就这样,在海地的日子里,陈阳红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40多次高危行动,在当好战斗员、完成好维和任务的同时,又当宣传员,第一时间拍摄录像、照片,采写新闻稿件,先后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报刊和国内各级媒体发稿420多篇,展示了中国维和警察的良好形象。

面对得与失,他选择坦然

到军校深造一直是士兵陈阳红的人生理想。可惜天不遂人愿,入伍11年来,虽然他几经努力,但一直无缘踏进军校大门。

1999年和2000年,工作表现、个人素质都很突出的陈阳红两次错过报考军校的机会。因为当时他只有初中学历,不符合报考者“必须具备高中或者是中专以上学历”的规定。

2001年,终于拿到深圳市成人中专毕业证书的陈阳红,却因超龄而失去报名资格。

2002年,上级出台新规定,荣立2次三等功以上的战斗班班长可以保送入学提干。而此时,陈阳红已经立过3次三等功。虽然支队党委全力推荐,但终因陈阳红是勤务中队班长,不是战斗班班长,而再次无缘军校大门。

2004年至2007年,陈阳红连续三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为此,支队党委先后两次为陈阳红提出保送入学申请,但都因为年龄的原因先后被拒。

虽然自己没有上军校,但是陈阳红却用亲身经历,影响和鼓励身边的战友刻苦学习,在他的关心支持下,他带的6名战士报道员都考上了部队院校。

如今,和陈阳红一起入伍的战友、甚至他带过的兵都在军校学习后提了干,但陈阳红还只是一个兵。对此,陈阳红一直保持着平静的心态。他说:“这些失败比起我在部队11年中的收获与成长,都算不得什么,我感到很满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