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方院校学科群更需文化滋养

2008-08-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东礼 谭镜星 我有话说

学科群是由某些传统学科或传统学科与某些新兴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内在结构的相关学科有序组合而成的集合体,而每个学科知识本身的品性是形成学科文化的主要因素。正是学科知识本身的品性使学科成员形成了专业化的语言、认知传统上的风格、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所以,学科群文化是学科群内各学科成员

在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潜隐性和持久性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情感模式和伦理规范。

学科价值取向多元是学科群文化产生差异的内在因素。高等学校的学科群主体和相关主体是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教师多注重知识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理论性、基础性的要求。而学生则多注重实用性。管理人员注重学科的效益和效率,强调管理的规范和秩序的稳定,而大学教师则强调教学与研究的自由,注重的是学科研究对知识体系的完善作用和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这些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会引起学科群文化的某些差异。

知识性质的差异是学科群文化差异产生的前提。学科知识本性的特征,即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如学科内容、学科分界、相近学科的情况、学科理论的作用、学科专门技术的重要性、学科量化和模式化的程度,学科研究成果概括程度等,是学科文化差异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知识性质方面的差异常常与学科研究技术、分析方法、处理资料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相联系。这种不同还导致研究者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如历史学家常常是单兵作战的学者,他们研究的时间跨度较长,不太容易产生分支学科的威望等级等。

不同学科以及学科群相互之间的接触是产生学科群文化差异的客观原因。如果只有差异和不同,而没有相互间的接触,是不会产生差异的。而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学科群,一般是按二级学科组群,一个学科群内包涵有几个三级学科及个别特殊专业。这些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要在同一个体系里相互配合进行教学与研究,自然就有了很多接触,人与人之间对学科不同的价值观念及思想方式便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而出现差异。

所以,必须面对学科群文化文化差异的整合。学科群的文化整合是指院校内不同学科、学科群文化之间相互适应、协调、平衡,从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过程,有利于推动整个学校的学科发展。如何实现这种整合呢?

一是确定发展目标。文化整合总是受一定的目标导引的,是围绕特定的文化目标而展开的,正是这些目标的存在,各学科、学科群才必须联系,为实现目标而逐步形成协调、平衡、和谐的整体。新组建的地方院校第一要务是科学地确定学校总体目标,重新调整院(系)发展目标。目标确定了,才能采取同类合并、学科交叉来构建起学科群,才可以将不同学科、相关学科、同类学科的文化连续起来,产生新的文化,派生新的学科,从而推动学科和学校的发展。

二是重塑校园文化。合并的地方院校是由具有不同校园文化的独立院校组合而成的,合并后校园文化的重塑对学科群文化的整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的重塑除了目标和重建以外,还包括学校倡导和培育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价值观念、校园精神、历史传统、学术风气等整体精神风貌。使不同学科、学科群的学者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团队精神的熏陶下,将个人的前途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共同的使命。

三是营造学术风气。学术风气是学者群体在共同的研究实践中形成的,以群体所公认的学术态度、学术精神为内核,以学术作风、学术活动准则为外显而构成的整体,它是一所大学学者群体精神面貌的生动表征。努力营造一种关怀学术生命、树立崇尚创新、民主共生的风气,是学科群文化整合有效途径。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就象一粒种子,优良的学术风气就是它成长所必需的水和空气,一所有着优良学术风气的学校,能够让这粒种子在吸收其他种子的智慧中成长为参天大树。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学科群主要是学者构成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对学者在学科群中主体地位的肯定。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对他们有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真正做到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和激励他们,为他们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理顺学者们的思想情绪,促进学者与学者之间、学者与学者群之间的团结共进、平等互助、交流沟通,使他们在充满人文关爱的氛围里心平气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