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奥运会一定会给世界人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2008-08-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春友 我有话说
在即将启程赴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前夕,作为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接受了本报等中国媒体的联合书面采访,就北京奥运与中哈关系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以下简称“记”):尊敬的总统先生,请问您平时喜欢什么体育项目?

纳扎

尔巴耶夫(以下简称“纳”):我从小就是个体育迷。在青少年时期,我曾经迷上了摔跤。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从事体育锻炼。我本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坚持体育锻炼。甚至在长时间乘坐飞机时,我也会抽时间做做体操。生命在于运动,对我来说,确实如此。

成年以后,我迷上了其他的体育项目。大家都说,对我这样年龄的人来说,我的网球打得还是不错的。我55岁时开始练习高山滑雪。此外,我还喜欢打高尔夫球。

我经常从事马术运动。骑马是哈萨克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善于控制坐骑,这是一种不可小觑的艺术。骑手需要调动全身的肌肉,需要与马融合成一个整体。

记:今年4月,在您的亲自参与下,北京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的第一站阿拉木图市成功进行。您如何评价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

纳:奥运会是全世界盛大的体育节日,我不仅出席,而且亲身参加了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活动。奥运圣火首次在哈萨克斯坦土地上进行传递,阿拉木图成为了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的第一站,这是哈萨克斯坦的巨大荣耀。由此可以看出,我本人以及全体哈萨克斯坦人民对奥运会抱着怎样的热爱;可以看出我们对“体育,你就是和平”的口号有着怎样深刻的理解。

中国为北京奥运会进行了出色的筹备工作,在场馆修建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全世界都在期待着北京奥运盛会的精彩上演。预计将有数十名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届时我也将出席。我相信,北京奥运会一定会给世界人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我祝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祝所有运动员创造佳绩,愿最强者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记:此次北京奥运会,您对本国运动员有何期待?对中国运动员有何祝愿?

纳:在国家层面上,哈萨克斯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体育事业及大众体育运动。哈全国1600万人口拥有约3万个体育场所,国家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即将建成完工。

独立以来,哈没有放弃体育传统,共培养了117个奥运、世界及亚洲冠军。

哈132名运动员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22个项目的角逐,参赛人数比雅典奥运会多。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成果。哈方首次派遣女子排球和手球队参加比赛。哈预计在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夺得10――11枚奖牌。哈以激动的心情关注着本国运动员的表现,期待他们取得胜利。当然,这不是很容易,因为竞争非常激烈。但我相信,我们的运动员一定会尽力争取最好成绩,我和全体哈萨克斯坦人民祝愿他们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我也祝愿中国体育健儿取得好成绩,因为本届奥运会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首先,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这是巨大的荣誉和信任,我再次对中国领导人和人民表示祝贺;其次,中国在体育赛事中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好,中国有巨大的潜力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名。哈萨克斯坦人民真诚地祝愿中国奥运健儿,因为我们是欧亚大家庭里的邻居。

记:近年来中哈关系快速发展,您如何评价两国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纳:我对哈中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哈中关系是哈对外政策的重点方向之一。哈中两国互信水平很高。1995年,在哈萨克斯坦放弃核武器之后,中国开始向哈萨克斯坦提供安全保障,两国还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

近年来,两国签署了《哈中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哈中21世纪合作战略》、《哈中经济合作发展构想》等非常重要的文件。这些文件把两国关系提升到了新的战略合作水平。

哈中两国继续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框架下开展成功合作。中国支持哈萨克斯坦倡议召开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世界和传统宗教大会。

两国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的工作继续进行,哈方希望在这方面的合作取得切实进展。

目前,哈中两国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中的份额超过10%。2008年,双边贸易额可能达到150亿美元。

哈方希望在能源、交通等领域与中方开拓新的合作途径。这涉及到油气管道建设、建立联合工业项目以及修建包括“西欧――中国西部”国际公路走廊在内的公路和铁路建设项目。

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将有助于满足两国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为基础设施和创新项目提供联合融资保障。电力、核能领域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项目。

重要的是,哈中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也在积极开展。两国签署了档案事务合作及互相承认高校文凭的协议,并在阿斯塔纳欧亚大学成立了孔子学院。哈中两国高校建立了直接联系,学生交流规模不断扩大。我们通过国家留学计划向中国派遣留学生。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在中国学习的哈萨克斯坦大学生已经达到3000人。这是未来双边关系的良好开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