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丹:虎溪窑中制印人

2008-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夏桂廉 我有话说

围窑烧陶,捏泥问火,在“虎溪窑”中,王丹感受到了远古烧陶人的平和与宁静。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山和水,王丹都喜欢。要不

然,他不会抛开喧嚣,蜗居于远离锦州市区15公里的虎溪窑。

“虎”,取自村子的名字老虎沟;“溪”,标明自己依山傍水而居;“窑”,则声明这不是一处声色犬马的场所,而是一间工作室。

白天,王丹纵情于山水,挥毫泼墨;晚上,王丹围窑烧陶,捏泥问火。

王丹1963年出生,17岁即加入辽宁省书法家协会,21岁时作品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24岁获西泠印社篆刻评展优秀奖,25岁获全国书法大赛全能金奖,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金石书画展,29岁在全国书展中获全国奖,同年赴日留学并多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31岁当选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锦州市文联副主席。

英气逼人,才气逼人。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除了书法,他的绘画也颇见功力,山水、花卉、人物无不涉猎又无不精妙,于诗文也偶露锋芒。其近年的行草书,写得极为痛快淋漓,如舞如蹈,在其特有的章法、笔法与布局中,尽情释放着内在的生命活力。而王丹最独辟蹊径的,还是陶印。

他说,“我喜欢用最原始的东西表达内心的感受,陶印让我觉得与自然贴得更近些,它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循着它我可以触摸到中国经典文化的源头,将一些即将消失、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古老而又有价值的东西重新找寻回来。”

10多年前,王丹到日本留学,偶然与友人小野田先生来到一个陶艺工作室。他在那里做成了平生第一方陶印,印文是“一字值千金”。烧好的陶印上涂了青花釉彩,王丹惊异于一块松软的泥

土竟变成了坚硬、厚重、雅致的印章。此后,他对陶印越来越痴迷。

1994年回国后,他苦苦寻觅,才在一个县城里找到一座可以制陶印的小电窑。可那电窑升温太快,大一点的陶印一烧就裂。1995年冬,一个朋友在距锦州35公里的一个小村子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缸窑,可容纳30吨煤昼夜不停烧5天,大到直径一米多的大缸,小到腌咸鸡蛋的小坛子,一窑可烧800个。

在这古老的作坊里,烧窑与出窑时的壮观景象让王丹兴奋不已,他与窑主郭守宽成了朋友,经常吃住在他家里烧制陶印,乐此不疲。

慢工出细活。由于这种窑升温极慢,烧制20多公分的巨印也不会裂,于是王丹开始试制粗陶大印。粗陶有种天然古朴的质感,制大印酣畅淋漓,制小印也别有韵味。那一段,他创作出百余方粗陶印和类似于秦汉画像砖的边饰,广受好评。1998年荣宝斋为他出版的印谱中,收录了不少那一时期的作品。

此后,王丹又去过景德镇、宜兴、淄博、唐山,见过了形形色色的窑,收集了许多陶土、釉彩,先在家中小院里做了一个壁炉式的小土窑,后又在阳台上做了一个简易土窑。1997年秋天,“王丹工作室”在老虎沟破土动工,他亲手建窑、取土、造坯、篆刻、雕钮、饰边、上釉,一心一意地烧制陶印。

绿树掩映的院落里,矗立着王丹的虎溪窑。天很蓝,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味道,烟囱里飘出缕缕炊烟。看着炉膛里红红的火苗,听着木材燃烧的噼叭声,将自己的作品一个个扔进火炉中,那一刻,王丹感受到了远古烧陶人的平和与宁静,也摸到了人生的谜底和玄机。

在西泠印社出版的《王丹中国书画》集里,有一幅王丹用拖布一挥而就的大大的“铸”字,其奔放如洪炉冶物,气焰喧腾,旁边是王丹亲自创作的“眉批”:“铸由金与寿组成,金为厚重,寿乃永久,经火熔而为大器。人生如斯字,不断锻造自己,使之厚重而成器。”或许,这就是王丹历经喧嚣之后对生命的顿悟,绚烂之后对天真、平淡的回归吧。

王丹14岁时,父亲宴请著名书法篆刻家李世伟,席间他第一次目睹名家写字,并拜李世伟为师,从此入迷。

次年,他正式入素描班学素描,泥塑列宁、周恩来,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能写大字魏碑标语,画大幅电影海报。1979年考鲁美附中,因文化课落榜,挫折中没有沉沦,逆风飞扬,很快在《辽宁书法》上发表了处女作,写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80年,他应邀参加辽宁省书法学会,为最小作者,得到沈延毅、杨仁恺、聂成文等老师指导,从此日夜发奋,笔耕不止,一发不可收。

聂成文数度慨叹:王丹真行,还像过去一样用功,一点也没懈怠。上海书协副主席刘一闻说,王丹是个异常勤奋而又不知疲倦的人。妻子宋月秋对记者说:“我知道艺术是他的生命,我这一辈子是争不过‘她’了,我知道他给‘她’的比给我的还要多,可既嫁给了他也只好认了。”

人说,住小地方如山阴之笋,出土也难。王丹在一个弥漫着诱惑的城市里,把大路让给了别人,静静地、款款地创造着陶印精彩绝伦的世界。尽管虎溪窑中的那团火经常会熄灭,可王丹心中的火是永远不会熄灭的。

(本文照片为本报记者苗家生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