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沙芙蓉区教育财政是最大财政

2008-09-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唐湘岳 通讯员江静 我有话说

长沙市芙蓉区委、区政府近日决定,从秋季开始,区属职业学校实行免费职业教育。这是该区继在全国率先推行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之后,又一次大的举动。

“办教育需要钱,但是,这个钱是不应该由学校或者教育者

来操心的。作为公共事业,我们的政府应该给予支持和重视。”说这话的是芙蓉区区长李蔚。近3年来,芙蓉区委、区政府为了办好教育,投入巨资,新建维修校舍,消除危房,改善教育条件,在全省率先进入免费义务教育时代。

教育不缺钱

芙蓉区地处湖南省省会长沙。区委、区政府真正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以财政教育投入为例,多年来,芙蓉区政府严格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着力建立公共财政,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本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两个百分点。因为区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而且增长迅速,教育经费自然“水涨船高”。2004年至2006年三年,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16亿元、1.65亿元、1.9亿元,到2007年,教育经费总额达到了2.3亿元,这个数字是2000年的9倍。

可观的数字还不止这些。在芙蓉区教育局的统计表中,还可以看到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飙升的数字:2005年5941元,2006年6974元,2007年8165元,每年增幅超过1000元。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支出2005年为587元,2006年为687元,2007年为750元。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原来的60元提高到95元,中学的则由100元提高到135元。令人羡慕的是,这些数字都远远超过了省市所定标准。

说起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巨额投入,芙蓉区教育局局长周见阳很是自豪:“全区经济发展之快,令人振奋。区财政底子厚了,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当然,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案头,要办的事情很多,修桥、修路、建医院,关系民生的事情一大堆。但不管财政有多大困难,给教育的钱从来不打折扣。现在,教育财政是区里最大的财政。教育有钱了。”

区教育局副局长刘顺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近三年全区学校建设项目表。项目包括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的电脑配置、操场改造、教师办公室改造等等。地处城郊、属于农村学校的西垅小学,得到了巨大的实惠,三年里,教育局为这所学校投入260多万元,改建了教室、厕所、校门、操场和食堂,三年间,学校几乎变了样。

校长不愁钱

有了财政的支持,在芙蓉区,校长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全区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均按政策由财政给予充分保障,而且每个节假日的节日费均列入财政预算,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已基本接近区直公务员的标准。学校要搞维修建设、设备添置项目,只要打一个报告给教育局,局里马上就会派人去调查了解情况。一旦立项,学校就不用操心了,局里会按工程进度按时拨款,并且对每一个项目的进展,包括选取材料、确定工程队和招标等,都会全程负责。

“再也不必四处讨钱讨赞助,或者自己想办法创收了。”芙蓉区校长们高兴地说。

走在八一路上,大同小学外墙的铁栏杆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透过栏杆,可以看见孩子们在校园里蹦蹦跳跳地上体育课。一位学生在文章中描写学校说:“校园外车水马龙,但没有小摊小贩,没有网吧,没有录像厅。每天7点半不到,我们的校园就开始沸腾,田径场上,篮球架下,升旗台旁,少先队员们奔跑的身影、跳跃的姿态、嘹亮的号鼓,门口仪仗队高举的手臂和亲切的问候……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门卫王师傅告诉记者:“早些年,学校拆除围墙兴建了门面出租创收。环境复杂,家长很不放心。后来教育局出台了一个政策,学校所有门面收入上缴区里。如今,拆除门面修建了漂亮的栏杆。虽然没有了门面收入,但是学校更像学校的样子了。”

为了彻底解决教育乱收费现象,芙蓉区将禁止教育乱收费列入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内容,与校长签订责任状,与年度考核挂钩。组织“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先进单位”评选,对无乱收费的学校给予10万元重奖,违反的则给予责任人严格的责任追究。

“接受10万元的奖励和冒风险乱收费,哪个更划算?我想,没有哪个学校的校长这么不会算账。事实上,我们的学校也不再需要那点门面费、择校费了。”楚怡小学校长熊伟红对记者说。

没有了经济的压力,校长老师们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了教学上。

2007年,芙蓉区在互联网上搭建了统一的师生博客平台。全区90%以上的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上传教育教学随笔等近3万余篇,教学资源网上新增优质教学资源21000多条,教育视频网上新增视频资源4600多个,极大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

学生不交钱

在教育理念回归的过程中,全体学生成了最终的受益人。

西垅小学的严楚杰说起学校,一脸的喜悦:“我们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里,都安装了饮水机,这些纯净水也是免费提供给的。一个空书包,一个空水杯,这就是我们上学自己需要准备的东西。”

2005年春季,芙蓉区在湖南省率先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了“一费制”全免。2007年春季,该区对1.6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一费制”全免(免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2007年秋季,芙蓉区进一步对1.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一费制”全免。同时,就连校服、饮用水、教辅资料等也全部向学生免费提供,共免费357余万元,实现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零收费”。

除此以外,芙蓉区健全了贫困生、残疾生入学救助机制。三年来,芙蓉区实行贫困生上报不限额救助制度,共救助城乡贫困生6391人,投入资金达109万元,贫困生无一辍学。

学费不用交了,学生的文化生活质量却并没有受到影响。芙蓉区成立了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培养学校特色项目,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奖励特色项目开展得好的学校。现在芙蓉区已形成“一校一品”、“百校百色”的局面,修业小学的体操,育华的武术,大同的小提琴……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这些措施的实施,也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同时受益且感受最深。东风小学的欧阳斌、欧阳婵两兄妹两年前跟着年迈的奶奶从隆回县农村来到长沙。为了生存,他们每天都在长沙汽车东站擦皮鞋。芙蓉区东风小学的老师们知道两兄妹的情况后,把他们从汽车东站接到了教室,学校免除了两兄妹上学的所有费用。

“教育是公益性的事业,不应该办成产业化的东西。教育还是姓‘公’的。”周见阳肯定地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