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温馨家园:残疾人心灵的港湾

2008-09-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雷柯 我有话说

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一张张刺绣的脸谱,各个都是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些作品全部出自北京市东华门街道温馨家园的残疾人之手。在温馨家园里,残疾人不仅能够学到一技之长,还懂得了怎样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回报社会。

据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赵春鸾介绍,在北京,共有1400个这样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

温馨家园。其中,150个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总面积为45814平方米,分布在全市18个区县的街道、社区、乡镇和村,惠及4.5万名残疾人。

打开封闭心灵的大门

“温馨家园,我们心灵的港湾,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北京市最繁华的王府井商圈,一座规模不小的残疾人温馨家园坐落在此,悠扬的歌声正是从这里传出来的。讲台前,老师一丝不苟的打着节拍,台下的残疾人学员捧着歌本,随着老师的节拍,用心在吟唱。

在这里,多功能活动室、职业技能培训室、心理咨询谈心室、电教阅览室、个性化技能训练室等不仅一应俱全,而且全部免费向学员开放。凡是本地区的残疾人和16岁以上的智障人士、精神病稳定期康复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在这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和享受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

坐在温馨家园接受职业技能康复训练的吕大姐正在和其他残疾人学刺绣。“她每天都惦记着到这里来,特别高兴!”在一旁指导她的芮老师对记者说,“吕冬梅刚来时很封闭,不爱交流,而且自理能力也较差。经过和大家一块的学习培训,现在不仅智力得到了恢复,而且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残疾人通过参与温馨家园的活动,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残疾人过去长期封闭在家里,内心自卑,现在可以走出家门,在温馨家园里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东华门街道办事处残联理事长关玉佩告诉记者。

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北京市的温馨家园是北京各街道、乡镇,为满足残疾人特殊需求,依托本地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建立的以各类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活动和服务载体。广大残疾人不出社区,即可得到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生活照料、文体活动、托养等各项服务。

小欧属于智障人士,小鸥的家人说他很幸运,因为他生活的东华门街道社区有一个温馨家园。“温馨家园不仅帮他有了一技之长,而且还享受着各种个性化康复服务。”小鸥的辅导老师说,“小鸥每个月可以通过刺绣获得300―400元的工资,这样他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目前本市有99.9万残疾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基层,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赵春鸾说,“我们的目标是残疾人不出社区、村即可得到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生活照料、文体活动、托养、无障碍等各项服务,让残疾人通过参与温馨家园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实现人生的价值

正如它的名字那样,温馨家园处处体现着如家般的温馨,让残疾人朋友有了一份安全感、归属感,而完善的设施和周到的关怀,又帮助了残疾人朋友自强自立,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25岁的精神残疾人小陈,刚来到社区温馨家园的时候,缺少基本的自信心,见到生人就躲。在参加40多次活动后,她大大增加了自信心,各方面技能也得到显著提高,现在小陈在丰台区纸盒厂工作。对此,小陈的母亲特别欣慰,家庭的看护负担大大减轻了,而且在工厂的工作还能得到领导与同事们的表扬。

据了解,很多残疾人在温馨家园接受生活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训后,不仅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能自食其力,很多人还特别热心社区的公益事业。关玉佩告诉记者,仅东华门社区就有十几位残疾人成为了奥运会的城市志愿者,用自己的能力为北京的城市保障工作添砖加瓦。(本报北京9月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