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韭菜坪记

2008-09-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彭程 我有话说

出赫章县城,行驶近两个小时后,进入了珠市彝族乡。柏油路变成了碎石道,大巴也换成了越野车,颠簸不已。映入眼帘的风景,随着高度的增加,也渐次变化着形态。原来陡峭险峻的山峰,逐渐变得舒缓了,仿佛被一双巨手用

力抻拉开来,高处的峰峦相对低了,低处的谷底则抬升了起来,峰峦之间,也不复是那样密集紧凑。树木也渐渐稀少,被一簇簇的灌木丛取代,点缀在漫山遍野茂密的草地之上,呈现出明显的高原牧场的植被特征。开始出现了牛、马、黑山羊,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大概有几十上百头,悠然地埋头吃草。

同时,一望无际的草丛中,这里那里,开始出现了乳白色的石头。那是一种纯净的白色,晶莹剔透,散发着柔和温润的光亮。先是一块、两块,那样子颇像是一只羊,然后变成了一簇簇、一堆堆,则像是一群羊了。远远望去,羊儿们或追逐嬉戏,或低头觅食,一幅恬静悠远的田园风光画面。

越野车爬上了一处平缓的高地,此行的目的地韭菜坪到了。韭菜坪是贵州省最高处,有贵州屋脊之称,海拔2990.6米,因为山坡生长着大片的野韭菜而得名。就在我们到达的前几天,它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

驻足四望,马上就生发出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四周群峰环绕,如偃如伏,如奔如赴,尽收眼底。它们属于逶迤于黔西北高原上的乌蒙山脉,雄浑,壮阔,沉郁,肃穆,“乌蒙磅礴走泥丸”,可谓写出了它的非凡气象。山色因了远近不同,而生出浓淡深浅的差异,近处青翠,远山如黛,富有层次感,让人感叹丹青难绘。正是高处不胜寒,风自四面八方,相互撕扯着吹过来,身体一时有些抖瑟,后悔没有穿一件长袖衣服。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同行的一位当地朋友介绍说,若是冬天来这里,能够体验到另外一种人间仙境:一片冰雪世界,银妆素裹,树和草都挂满冰凌,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因时间所限,来不及从容欣赏远山近壑,沿着一条下行的斜坡,没有多久,就走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草甸子里,茂盛的青草淹没了双腿。到处都是一米多高的野韭菜,粗大的茎,宽阔的叶片,大朵的紫色花瓣,繁密如堆雪。此外还有野生土豆,野生天麻,都生长得格外茁壮葳蕤。蓝的,黄的,紫的,各种色彩的野花开放得恣肆淋漓,随风摇曳,仿佛银河中一粒粒细碎的星星。浓郁的草香花香,和着一缕缕一绺绺的薄雾,一起飘过来,沁人心脾。脚踩在松软的草地上,体验到了一种久违了的喜悦感觉,仿佛儿时和小伙伴们在树林里捉迷藏。

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造物的鬼斧神工,成就了一片瑰丽的风景。上千亩的石林,被上万亩草场包围着。草地和石林共生共存,错落参差,交融渗透,是白与绿的两重奏。请想象一面无比巨大的绿色挂毯上,镶嵌着难以计数、大小不一的银白色的宝石,那种情形,约略能够描摹这里的气势和韵味。石头以一种散落的姿态,分布在无边的草地中,彼此相望。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精致玲珑,或豪放粗犷;或一个个如单兵偃伏,或一排排如士兵列阵,或一群群如大军云集;或赫然凸现在山坡上,或悄然隐身于山洼里。其形状也千变万化,呈现出各种姿态造型:如水牛,如乌龟,如村姑,如武士,如巨大的蘑菇……随物赋形,随着你的想像力,可以幻化出不同的形状。有一处让我流连再三,不肯离去:一根孤零零的石笋拔地而起,紧紧抱着一棵同样孤零零的大树,仿佛擎天巨柱,直刺苍穹。

行走在这样的石林和草场之中,如同观赏一个长长的画廊,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仿佛进入了迷宫。转过一个弯,伴随着一阵音乐声,视野里陡然出现了许多人:演出场地到了。热心的主人为远道而来的我们安排了一场歌舞。

这是一个天然的舞台。一排高大的石林,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风。前面,是一大片平坦齐整的草地,站着来自附近乡镇和村子的几十位彝族群众演员,一丛丛的灌木护卫在四周。美丽的彝家姑娘,身着粉红色的鲜艳服饰,头顶一片精巧的绣花方帕;已婚的中年妇女,戴着黑色包头布,身穿镶边或绣花的蓝色或黑色大襟右衽上衣;小伙子们穿着镶花边的对襟短衣,成年男人则身着一袭青黑色的披毡。随着一面羊皮鼓被擂响,演出开始了。伴随着月琴、大三弦等彝族乐器弹奏出的特色鲜明的旋律,他们挥动手里的彩色锻带,跳起了好几段节奏奔放的彝族舞蹈。旋腰,扬臂,踢腿,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流畅默契,传递

出大自然的韵律。姑娘们的舞姿轻盈欢快,婀娜多姿。小伙子们的步伐则粗犷豪迈,充溢着阳刚之气。

主人介绍说,这些舞蹈分别名为“铃铛舞”、“阿西里西”等,反映的是当地彝族人的生活和风俗,劳动和爱恋。演员表演得十分投入,我们也看得分外沉醉,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彩内涵和独特魅力。由于地处偏僻,很长时间里远离现代文明,这里较好地保持了文化的原生态。许多在其他彝乡已经失传的彝族传统习俗,却在这里活化石般地保留和延续下来,堪称珍贵。

来赫章之前,数次听人说起“不到韭菜坪,枉看贵州山”。经过这番亲历,深感此言不谬,尽管只是来去匆匆。韭菜坪让人迷恋。美丽的风光,动人的民俗,大自然的原始朴拙之美,和人类童年期文化的纯真未凿,在这里得到一种完美的融合。在贵州高原的襟抱中,在乌蒙群山的皱褶间,它是一声远古的呼唤,真诚而深切,招呼着更多的人前来。伫立于天穹之下、万峰之上,当沐浴着浩荡的天风,呼吸着芬芳的花香时,灵魂也会得到充分的洗濯。

□彭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