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注社会 承担责任

2008-09-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齐芳 通讯员 董一鸣 我有话说
9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科协和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郑州举行。这场目前我国科技界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科技盛会围绕“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展开了一系列学术交流、科学讲座、科学普及等活动,呈现出众多亮点。

关注焦点专设防震减灾论坛

2008年,中国国内

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的经济运行和人民的生产生活蒙受巨大损失。本届年会专门设置了“2008防震减灾论坛”,针对今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通过组织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学术研究,深入分析自然灾害形成的机理,客观探讨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应对能力,从科学角度研讨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对策措施,为决策部门的应急管理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孟潭,作了题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害特点与防灾启示》的报告。他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有些人的防震减灾错误认识加强,认为地震中“会跑就万事大吉”。“事实上,公众应首先正确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地震环境,了解自己住宅和工作单位、所在城市的地震风险,关心自己的住宅是否进行了抗震设防。”高孟潭特别提醒,市民建造房屋或买房时,不要光看房子的位置、价格,更要关注房屋抗震性是否良好。

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公室主任于新文作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应急处置分析和启示》的报告。于新文提醒公众应当增强主动防灾避险意识、必要的应对和自救互救常识;城乡居民家庭要像买感冒药一样,家中常备蜡烛、手电筒等应急照明工具。

推动发展首设女科学家高层论坛

为充分发挥女性科技人才优势,进一步提高女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中国科协常委会决定成立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并在本届年会上首次举办了女科学家高层论坛。来自中国科协的近十名女院士、女教授和河南省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女科技工作者、女大学生共聚一堂,动员广大女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中国科协副主席、工程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韦钰的《终生探究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讲述了永不停息的科学研究精神;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工程院院士董玉琛讲述了农业科技战线也是妇女的广阔天地;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主任、工程院院士陈香美真实的抗震救灾经历,清晰地展现了女性科技工作者面对灾难时的顽强勇敢。

据资料显示,973重点基础发展项目的175位首席科学家中,女性只有8人,占4.6%;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中,女性只占到5.1%。韦钰说,目前我国顶尖科技领域,女性仍较为稀少,尤其职位越高女性人数越少。由于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以及家庭责任分担模式中,女性仍是承担家庭劳动和子女教育的主体,特别是我国中青年女科技人员面临子女教育问题更加显著,使女性在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受到影响。

服务当地科技之光照耀河南

百余位院士和1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学科领域,工作在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汇聚中原,给正处在跨越发展关键阶段的河南省带来了难得的科技机遇。年会不仅围绕河南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了10个具有河南特色的专题论坛,组织相关专家、部门领导、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探讨交流,9月17日,还举行了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河南省项目签约仪式。这是河南省首次同时与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此次上会签约项目280个,其中签订引智入豫项目30个,聘请高级专家中院士达59人,占聘请人才的71%,洛阳市聘请的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马丁・格林为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签订引资入豫项目180个,投资总额495亿元人民币,合同引进境外省外资金373亿元人民币;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0个,合同成交额87亿元人民币。

(本报郑州9月1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