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期刊:期待做大做强

2008-1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蓉 我有话说

30年期刊数量增长10倍

和全国各行业一样,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期刊出版工作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期刊总量从1978 年的930 种增长到2005 年的9468种,增长了10倍,2007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21种,期刊广告收入从1983年的1081万元增长为2006年的24.9亿元,增长了200多倍。至于科技期刊

,已达到5000余种,目前已形成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华医学会三大比较有影响的科技期刊群。期发行量在25万份以上的科技期刊已有10余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作者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会议上的论文共17.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8.4%。按国际论文数量排序,高居第二位。可以说,目前,一个基本反映我国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记载、传播和积累科技信息、科技理念、科技知识作用的科技期刊群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力量。

“盲目崇拜影响因子”评价体系需改革

我国科技期刊在数量上虽称得上是世界科技期刊大国,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精品科技期刊还为数不多。科技期刊信息量小、学术质量不高、出版周期长等问题成为制约科技期刊发展的瓶颈。

在近日由中国科协和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发表建议,为如何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出谋划策。中科院院士朱作言提出,应以单篇文章的具体引用次数来评价论文质量,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他认为,我国论文学术质量的评价,经常以所刊发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重要指标之一;而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2年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前2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实际上,一些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上,也有被引用较多的论文。一些在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的物理论文,其平均引用数并不逊于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相当水平的论文,甚至还略高一些。中科院院士王鼎盛比较了中科院物理所3个研究小组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3篇论文与他们发表在影响因子很高的《物理评论B》和《物理评论快报》上的12篇论文,发现各类与引用次数相关的数据都基本相当。

朱作言院士说,“同一期刊的不同论文学术水平差异非常悬殊,所以以单篇文章的有效引用次数来评价论文质量更合理、更公正。同时不能只看两年影响,应该追求论文的持续影响年限。”朱作言表示,“盲目崇拜影响因子”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导致了“垃圾”论文产生,更导致大量国内优秀论文外流,给国内期刊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朱作言说,大量的论文在国外“拥堵”,加之所谓的“国籍”歧视,使很多国内的优秀科学家丧失了在国际上的科学发现首发权。

让优秀科技期刊脱颖而出

建立自己的高水平科技期刊,有利于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另外,以母语发表的论文更利于科研成果在本民族传播,思维更方便。“在国家资助下完成的项目更应该有这样的民族责任感!”在谈到科技期刊的改革发展问题时,许多专家都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将出台相关政策,从为科技期刊提供良好的办刊条件入手,推动有关单位向科技期刊增加投入,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条件,营造有利于优秀办刊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科技类期刊提高质量,健康发展。

在谈到推动科技期刊深化改革时,孙寿山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制定实施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计划,整合行业内或相关领域内媒介资源,打造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综合性期刊集团;将进一步支持中小期刊出版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有实力的期刊跨地域兼并重组相关行业期刊,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形成在本行业、本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富有经营活力的优势期刊群;进一步加大对已形成规模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在刊号、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优秀科技期刊进一步做大做强。

“学术论文是科技期刊承担科技创新历史责任的主角,起到繁荣学术争鸣、传播科技知识、积淀科学文化、凝聚专家学者的作用。学术论文质量高了,学术期刊的质量才高!”“因此,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办刊模式,加快自身发展,增强竞争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整个科技期刊界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