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双手搂定“宝塔山”

2008-1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文甫 郭江山 我有话说

诗人贺敬之在著名长诗《回延安》中吟诵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西安政治学院30年来就是以这样的情怀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共同的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之初,刚刚组建的西安政治学院领导清醒地认识到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既是全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又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1978年6月,西安政治学院第一任校长陈赤虹带领首届学员奔赴延安,上了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从此拉开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提出革命传统过时了,说:“有头脑的往沿海跑,没头脑的往延安跑。”院党委坚持延安教学正常进行。当学员队伍整齐地行进在宝塔山下时,沿途群众纷纷驻足,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位老红军动情地说:“看到你们,就看到了我们这支军队的希望,我心里踏实多了。”

30年来,延安精神成为“西政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学院大力培育“践行延安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院风,积极倡导“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院训,,总结出“忠诚使命、求实力行、团结拼搏、忧患进取”的“西政”精神,凝炼形成“厚德、尚真、严谨、创新”的教风和“笃学、乐思、博厚、敦行”的学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茬茬“西政人”中薪火相传,极大地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据统计,从西安政治学院走出的5万多名学员,大部分成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用人部队称赞西安政治学院培养的干部“靠得住、用得上”。

汲取延安精神精髓

为了进一步突出延安教学的时代特色,院党委“一班人”深入教学单位和学员队进行调研,悉心听取专家和学员的意见建议,数次专题研究部署延安教学改革,确立深入汲取延安精神精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形式,充实教学内容的思路。一项项创新之举亦随之接踵出台。

――2006年12月,他们成立“延安学研究所”,并启动延安教学系列教材编写工程。目前已编印出版《民族之魂》、《中共中央在延安》、《延安精神论纲》等15部文字教材和专著,录制《延安岁月》等9部电视教材。

――围绕联合作战政工指挥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军事与政治相融合的培训模式,利用解放战争陕北战场“三战三捷”的战例史料和战场遗迹,进行战例现地教学。

――依托园区网建立延安革命传统教育网站,开设了“延安革命传统教育”、“永恒的民族之魂”、“圣地沉思”等特色栏目,容量超过20G的图、文、影、音资料,不仅为在校学员,也为全军官兵学习研究延安精神、了解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提供了网络服务平台。

他们的创新之举在军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目前已有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余所院校前来学习和观摩。清华、北大还与学院开展合作,把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纳入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国防生的“必修课”……

一粒粒“种子”播撒全军

西安政治学院把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列为学员的必修课,依托延安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逐步构建了“现地参观”、“专题研究”、“范例启迪”、“体验升华”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总结出动之以情、以境激情、寓理于情、以真取信的“情感教育法”,用延安精神哺育了一批批西政学子。西政院在对毕业学员的数十次跟踪调查和走访中,90%以上的学员反映,在校学习印象最深的是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学员苏金生毕业后担任某集团军通信团政委,带头学习和实践延安精神,廉洁自律,荣立

三等功。在集团军召开的“弘扬优良传统,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先进经验交流会”上,苏金生说:“在西安政治学院期间参加延安教学,使我终生受益。我之所以能在部队公公正正办事,清清白白做人,很大程度上是延安精神对我教育的结果。”

2007年11月,学院接受全军教学工作评价,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西安政治学院“工作扎实,作风务实,材料真实,为人诚实”。这既是对学院办学育人的褒奖,也是对30年践行延安精神的充分肯定。

“西安政治学院培训的学员都是‘种子’”。延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馆长苏雅琳说。这些人回到部队,在本职岗位上实践和传播延安精神,像播撒出的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带动延安精神在全军进一步发扬光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