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于危机中寻找契机

2008-1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记者: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世界经济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中国经济也不能幸免,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区域和产业已明显感受这一影响。人们在思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利弊,于危机中寻找契机,对此,你有何思路?

谢名家: 1954 年生于广东省澄海县,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硕士、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谢名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时,中国经济无疑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全球性金融风暴,使世界经济由盛转衰,导致新一轮的需求约束再次凸显。因此必须打破需求约束这个对经济的根本性的桎梏,对产需同步进行调整,这也带给中国调整自己经济结构的机会。短期的应对措施是考虑靠政府财政政策拉动需求、支持供给,长期的措施是将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从出口依赖型转为内需驱动型,靠国内消费来带动未来的经济增长。

要实现这种转变,我们拥有许多有利条件,例如充足的储蓄率、巨额的外汇储备等,这些条件有可能使我国改变经济周期,遏制住经济下滑的趋势。如果我们善于把握“危机”中隐藏着的“机遇”,及时采取有远见的措施将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从出口依赖型转为内需驱动型,那么两三年后,我国经济的内在结构可以得到良性调整,从而使我国的发展从此次金融危机中获益。

记者:具体说来,中国经济在此轮金融风暴中隐含着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谢名家:首先,金融危机的教训为中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创造了条件。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亚洲没有太大影响,是因为亚洲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银行之外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金融公司发行债券等债券市场都不发达,企业融资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但这不能成为我们“金融不开放”的理由。因为,我们看到,亚洲国家都只能够以制造业为主,并且都靠出口市场,而不是靠本国的内需发展,这也和金融行业不发达关系非常大。因为金融业的不发达,在制造业带动经济增长之后,我们没能实现从生产带动型到消费带动型经济模式的转型;因为金融业的不发达,个人和企业无法通过不同的金融交易方式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作出预期、制定发展策略;同时,个人、家庭和企业也无法放心大胆地消费,只能更多储蓄。如果要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度,就必须鼓励金融创新来拉动内需。一方面要以欧美国家的教训为戒,另一方面要形成自己新的金融理论和创新体系,改变以相对传统的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使融资能力和金融交易的深度都上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增强经济的内生活力。

记者:在金融危机中,如何使用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是一个发展的新机遇,对此你有何建议?

谢名家:是的,及时有效地用好我国的外汇储备也有可能促使中国成为金融危机的受益者。在中国2万亿美元左右外汇储备中,有相当一部分为美国政府的各种国债。在美国政府接手“两房”后,这些住房按揭贷款债券中有相当多几乎都变成了和政府公债具有同样高信用度的债券。在10月份,美国政府的公债和那些有政府直接担保背景的按揭贷款债券都有一定升值,因为在股市以及其他证券市场出现危机后,政府公债市场就会被投资者看作比较安全的场所,把钱从股市和其他经济领域等转投过来。结果,美国政府公债价格继续呈上升势头。所以,从目前情况看,先前很多人担心的问题并没出现,我国投入美国政府公债的外汇储备总体上没有受到损失,反而还升值了。反过来看,如果年初把外汇储备放到黄金、石油或者其他金属和资源上面,那么,这几个月就肯定跌得厉害,损失会很大,因为目前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都跌了一半以上。

当然,由于救市,美国政府接下来财政赤字肯定会大幅攀升,还会发大量新的公债,这些债券的价格不可避免会往下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善于做一些外汇资产的组合工作,可从美国政府公债里面抽出资金,去买些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股权,现在很多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得很惨,有巨大的长久投资价值。再就是可以去买些石油等大宗商品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战略性资源,这个时候价格非常合宜,机会难得。我们可以用外汇储备做很多事,包括到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如亚非和拉美,去购置新一轮发展所需要的稀缺、短缺资源。这样,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又会获得新的资源空间。从长远来说,我国在经济增长模式上从出口依赖型转为内需驱动型时,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使各种大宗商品和资源的价格都缩水了许多,就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客观上大大节约了成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