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基于系统论的现代大学知识创造能力思考

2009-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夏敏 我有话说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将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生产的水平、知识进步的程度、知识创造的能力。现代大学肩负着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使命。本文基于系统论的框架对现代大学知识创造能力进行多学科探讨,以期对这一

问题有所裨益。

关于知识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中国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基础设施的研究》中,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的定义为: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知识产生并存储于人的大脑。人的知识创造能力受遗传、环境、教育、智力资本的投入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知识型组织机构里,知识往往不仅存在于文件或文章中,也根植于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程序、惯例及规范中。

狭义的知识创造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等)的过程和行为。这种知识创新的定义跟科学研究差不多。通过这种定义,可以将知识创造跟知识创新区分开,把知识创造看成是知识创新的核心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以创造能力为基础并从属于后者,知识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相比,是更为专门的、有特殊要求的能力。知识创造能力是主体依靠知识进步改进现实世界的活动能力,是主体创新能力的典型表现。它强调的是原始创造,并突出了个人与组织作为智力系统不断创造新知识,并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

基于系统论,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现代大学知识创造能力应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创造能力、教师传授知识的创造能力、学生知识创造能力等三部分。这几部分相互作用,动态地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复杂的知识系统。

第一,教师的知识创造能力。教师的知识创造能力是以教师的思想素养为基础的能力,它是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吸纳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具有知识“复合型”特点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知识创造能力也是善于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并不断获得新认知和新经验的能力。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干中学)获取隐性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其自身素质;课堂教学的知识创造来自于教师的知识积累与运用过程。可以说,教师的知识创造能力是勤于获取信息、归类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的综合。

第二,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教师知识传授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显性知识判定标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价值观、信念、兴趣、心智模式等认知要素,从事课题研究获取新知识成功的经验、从事知识创造活动积淀的经验等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这类知识传播的最好方式是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的方法,教师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并通过这种方法融会贯通所掌握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播隐性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

第三,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是以不墨守陈规,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为核心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是关键要素;学生知识创造能力源于教师的知识创造能力。知识创新包括多个领域的知识创造。同样,知识创新的能力也涵盖多种知识创造能力。因此,知识创造能力是一个智能系统工程,不能靠单一的学科解决问题,知识创造能力应该是多学科交叉、整合的整体系统。

下面是基于系统论的现代大学知识创造能力三维度分析。(一)心理学―个体层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与三方面因素直接相关: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个性特征明显、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冒险、富于挑战性、想象力丰富的人更具有创造能力。构成创造能力的各个要素在主体的创新活动及其自身创造能力的发展中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不同功效。构成创造能力的各个要素有机作用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所发挥的对主体创新的整合功效则表现为一种整体功能,使主体能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新成果。知识创造能力是主体创新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创新思维能力是主体所具有的创新特质因素的思维和多种创新思维形式内在的驱动力。

(二)知识管理―组织层面。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促进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并为知识创新创造条件。在知识创造能力研究中,知识创造模式是知识管理研究的体现。“积、渐、熟、化”就是知识生产、知识分享、知识应用及知识创造过程。知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取得四种活动之间的平衡。知识生产过程就是指对现有知识进行收集、分类和存储的过程。知识分享过程是通过知识交流而扩展企业整体知识储备的过程。知识应用过程是指利用知识生产过程而得到的现行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创造过程是指产生各类新知识如新的产品知识、新的业务过程知识等的过程。这其中,知识管理活动的绩效测度法对有效的知识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创造需要充分应用个人组织、内部外部的知识。知识创造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个体、团队、组织和组织间的动态整合。其创新模式有四种:社会化,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创新;外部化,即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创新;组合化,即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创新;内部化,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创造。

(三)经济学―社会层面。知识在发展层面被认为是除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的又一种生产要素,并且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可以通过依附于其中的知识创造得到更新和提高。大学是知识创新的生产基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也是大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主要方式。大学知识创造有助于实现学校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使人才资源在社会范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对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认可也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经济和智力资源的循环叠加效应。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