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陕西宁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2009-0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可 杨永林 我有话说

●搞好地震灾后重建

确保群众安全过冬

“腊八祭灶,大年来到”。1月3日中午,元旦前搬进新家的陕西省宁强县禅家岩乡张家坝村邓定山一家4口围坐在取暖炉边,喝起了热腾腾的腊八粥。“如果不是允许修土房,我还不知道怎么过这个冬天呢。”邓定山说,虽然新房的墙土还比较湿,但总比住在外面暖和。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宁强县根据实际情况,不再规定必须建混砖房,这样住在偏远山上的邓定山一家新年前住进了新家。

宁强县是国务院确定的汶川地震41个重灾县之一,也是陕西省四个重灾县之一,全县总人口不到34万,受灾人口达24万人,2008年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曾来这里指导抗震救灾工作。2008年9月,宁强县被陕西省委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县,该县以学习实践活动推进科学重建,尊重群众意愿,及时调整政策,不搞“一刀切”,受到群众好评。目前,全县43399户房屋已全部维修加固结束;21913户重建户中,房屋竣工12052户,占重建户总数的55%。元旦假日期间,记者来到这里深入采访。

――山高路远的群众建房困难怎么办?

允许在采用抗震性能加固措施的前提下,修建土木房

按照最初的灾后重建规划,重建户要修建坚固的砖混房,不允许修建土木房。但交通不便的山里群众却面临着这样的现状:用人工把砖瓦背上山的造价太高,技术工人也很难找,这导致部分受灾群众无法在年前盖起新房。

宁强县及时调整思路,对居住高山、交通不便的部分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修建土木结构房屋,但必须采用抗震性能加固措施。这一转变不仅使居住在高山的群众大大节约了修建成本,而且加快了建设进度。禅家岩乡542户重建户中,有222户高山上的群众迅速建起了户均3间的土木结构房屋,建房成本每户仅在3万元左右,因为有当地政府和天津市资助的2万元钱,家境贫困的山林盖起房子也已不成问题。

――群众建房急缺资金怎么办?

调整资金发放政策,房屋基础一完工,就发放2万元补助款,另外每户可贷款3万元

为保证重建户都能按时完成重建,最初县上补助金的发放政策是重建户房屋基础完工后发1万元,主体完工后再补发余下的1万元。县里主要领导通过调研发现,群众对灾后重建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这2万元的补助款对群众来说是很急需的,于是县里决定只要房屋基础一完工,就将这2万元补助款一次发放到位。另外,县里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提供3万元贷款。目前已下拨建房补助资金4.6亿元,协调信贷资金2.3亿元,缓解了群众建房的资金困难。

――建房缺劳动力、缺建筑材料怎么办?

县里及时组建建筑材料采购组,去外面采购材料招聘技工

据了解,受灾群众建房初期面临着劳力、建材等难题,宁强县财政安排500万元资金,及时组建建筑材料采购组,赴咸阳、宝鸡等地调回机砖近4亿块、水泥1.3万吨、钢材600吨,外聘技工3000余名,加快了重建房屋的步伐。在对口支援省份天津的帮助下,分别新建年产2500万块汉源页岩砖厂和年产2000万块广坪机砖厂,广坪机砖厂已投产,汉源页岩砖厂即将点火投产。

――余震影响、雨水冰冻影响、重建面大、建材供应仍紧张怎么办?

允许一户可先建一间房,将建设期限调整为两年内分批完成

在灾后重建的时间要求上,宁强县原来计划用半年时间一次性全部完成房屋重建,但考虑到余震影响、雨水冰冻影响、重建面大、建材供应紧张等现状,将建设期限调整为两年内分批完成,公路沿线运输方便的先建,交通不便的缓建,并把原来规定的每户修建时必须一次全部建起,改为先建一间新房,这样可以先住在里面过冬。

――春节前建不起新房的受灾群众怎么办?

县里指导他们利用拆除的旧料搭建简易房并进行防寒改造,为他们提供取暖炉和煤,并在发放棉衣、棉被等救灾物品方面向他们倾斜;帮助他们通过租房、投亲靠友、借房等方式解决过冬问题。已建立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台账,逐户登记过冬房位置、面积、居住条件、取暖设施、生活来源等情况,确保每一户群众温暖过年。

(本报汉中市宁强县1月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