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卖”葡萄的生意经

2009-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耿学刚(河北省昌黎县博凯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 我有话说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1962年出生在河北省昌黎县十里铺乡。我们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全乡98%以上的土地都种葡萄,祖祖辈辈以种葡萄为生。

从小到大,我所看到的就是父辈们应季销售卖葡萄,年头好了收入高点,年头差了就会收入低。改革开放以后,市场观念逐渐渗透到我们这个乡村,人们的想法也开始活泛起来。19

84年,我开始琢磨用土法贮藏较易存留过冬的龙眼葡萄,置水缸,放冷屋,一来二去,终于能把葡萄留到春节卖了。这期间,十里八村不少头脑灵活的人,也利用类似的土办法探索错季销售,尝到了些甜头。

到了1987年,我偶然得知辽宁锦州有人利用地窖大量贮藏龙眼葡萄,赶忙过去求技术学方法。当年秋天,在自家院子建起地窖,贮藏了近两千公斤龙眼葡萄,一下获益2000多元。

但这种办法贮藏量小,而且能够贮藏的葡萄只有一两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错季水果的口味要求越来越高。1995年夏,我引进国家专利技术,投资5.2万元建起一座恒温葡萄保鲜冷库,贮藏了1万多公斤口味极佳的玫瑰香葡萄,获利6.5万元。

取得成功后,我决定把这一技术向乡亲们传授。没想到,大家对这一新生事物接受特别快,恒温保鲜冷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昌黎范围内已建起了200多座,不少人家都成了冷库致富户。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干红酒热日趋升温,我们乡的酿酒葡萄一路走俏,价格飙升。但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从1999年起,酿酒葡萄价格无情回落。

2000年,我以自家的酿酒葡萄为原料,发酵酿出两吨风味独特的干红和干白葡萄酒。2002年,我又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酿酒技术,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年产量10吨的耿氏酒堡。如今,昌黎县的家庭酒堡已建起了10多座,大家把葡萄加工成成品酒或酒汁后出售,大大增加了收入。

近两年,我们这里还利用葡萄规模种植形成的独特景观,建起了十里葡萄长廊景区,再加上颇有西方风情的酒堡,生态旅游红红火火。农民不再仅仅卖葡萄和葡萄酒,而是开起了农家饭庄、农家宾馆,出售旅游工艺品,多种经营让大家的腰包更快地鼓起来了。

从葡萄的应季销售到错季销售,到加工增值后销售,再到多种经营,这些变化,见证了农民的市场意识的不断进步和增强,我为富裕起来的乡亲们感到由衷高兴。

(本报记者耿建扩、朱润胜采访整理)

人物小传:耿学刚,男,46岁,现为秦皇岛市碣石葡萄产业协会会长、昌黎县博凯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理事,是乡亲们公认的致富“领头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