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并不深奥

2009-0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我有话说

1月9日在京领奖的赵林源还是工作时那一身打扮:深蓝色的工作服,胸前绣着中石油“宝石花”标志,左臂上扛着单位名称缩写“东北工程”。“我喜欢穿这身衣服,出国时也穿着。”赵林源说:“我为自己是个石油人而自豪。”

赵林源是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抚顺分公司维修车间密封班的班长。只有初中文凭的他,自

学成为机械密封专家,独立完成的“机械密封技术改造”项目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密封件不大,却决定着机器的安全性。据有关部门的统计,70%以上的炼油化工安全事故都是由密封件泄露引发的。炼油化工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一旦密封泄露,轻则影响生产,重则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赵林源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厂里进口了很多设备,可能因为水土不服吧,密封件总是出毛病。”最忙的时候,赵林源一年上了145个夜班,甚至白天也不能休息。“厂长特批把离单位最近的住房分给了我。”赵林源说:“不仅工人累,更重要的是影响生产,增加了企业成本。比如一套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十几天换了四套密封件,每套就要三万元人民币。”

大家都说,密封是世界性难题,但赵林源偏偏“不信邪”。他自学了机械密封设计和安装、机械密封原理、金属材料学、工艺加工等课程,自己测量、自己画图纸,对密封件进行改造。那套美国设备的密封件经他改头换面之后,从几天一换变为6年一换,而国外最好纪录是3年一换。十几年来,赵林源先后对全厂73套进口设备的密封件进行了成功的国产化改造,为企业创造了2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成为远近闻名的“密封大王”。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赵林源说。1999年,他开始自学电脑。如今,他不仅能熟练地进行三维动画制图,还开发出一套班组信息管理软件。“现在我正准备用历年积累的资料开发一款新的软件。”赵林源说:“以前密封件的检查都要靠工人看、听、摸,有了这款软件,只要把各项数据输入电脑,就能判断密封件的情况,把我们的工作从‘保姆式’变成‘管家式’。”

这是一位新时期的技术工人,赵林源身上闪耀着创新的光芒。赵林源说:“我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我觉得创新路从岗位延伸,就在我的脚下。”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图为赵林源手把手地为青工传授技能。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网站图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