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看北京新农村什么样

2009-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吕贤如 我有话说

◇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发电取暖烧开水

◇这边污水流进去那边清水流出来

◇用科技示范点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

建设新农村,是当前全国的大事。但是,当代新农村什么样?这在很多人心中还是个谜。正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国内首个新农村建设

科技成果展――“2009科技促进北京新农村建设展览会”,把观众带进了正在发生巨变的京郊新农村。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堪为全国楷模,京郊新农村建设同样不同凡响。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介绍,科技在京郊“支撑新产业、建设新环境、造就新农民、探索新机制、创造新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变化,农民发生了观念性的变化,农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呈现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居住:生态屋不输小别墅

京郊特别是京郊山区,冬季北风凛冽,寒冷刺骨,取暖是个大问题。如今人们不再为取暖发愁。

一座精巧的二层小别墅。廊檐前是一层高大透明的玻璃墙,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屋顶上,太阳能光伏板用于发电、取暖,还可烧开水,既节能又环保。这个生态屋既是展会上的模型,更是京郊农村的现实。

杨伟光介绍,为了解决冬季取暖问题,生态屋将多项能源环境实用技术集于一“屋”,成为北京市科技兴农的重点内容之一。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马伟芳介绍,京郊有的农村成批盖起了生态屋,平谷区玻璃台村上百户住进了生态屋,太阳能屋顶连排成行,华美壮观。

专家的讲解,让旁听的城里人个个羡慕:京郊生态屋有十种类型,村民可根据自身情况任意挑选;城里房屋都是墙体外层保温,而在农村建生态屋,是内层还是外层保温可自选,若墙外贴了瓷砖,就可做墙内层保温,同样冬暖夏凉;平谷农村的太阳能光电板,有主动型的――随时接收太阳能,也有自动控制型的――想接收时才接收;还有保温窗帘、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生物质采暖炉……生态屋每个角落都充满新科技。

环境:荷花池对污水巧处理

污水横流,是以往北方农村难以避免的问题。尤其到了滴水成冰的冬季,一层层污水泼上去就冻成了垃圾堆。但是现在走进京郊很多农村,却看不到四处横流的污水,它们到哪里去了?

利用废弃污塘,不用挖坑,就建起了采用生态技术处理污水的人工池塘,这边污水流进去,那边清水流出来,不仅污水旧貌换新颜,还多了一处调节气候的湿地。这是展会上的展示,也是昌平县康陵村的现实。

还有比展会图片更美的。那幽美的池塘,竟是怀柔县红螺寺村的生态污水处理场。马伟芳介绍,红螺寺村利用现成的温室,在温室水池中种植荷花、美人蕉等,利用植物的根系培养微生物,净化流进水池的污水。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好处多多:净化后的清水可冲厕所、甚至养鱼;污水里有机物多,水中种植的荷花、美人蕉等不用施肥,就能长得好,花期还更长。

生态污水处理有多种方式。房山区西地村微微倾斜的芦苇地竟是又一种污水处理场。不同于红螺寺村的温室、水池、荷花,这里是露天长在湿地上的大片芦苇。更神奇的是,污水从铺有防渗层的土壤中流过,从另一头流出,即可被过滤、净化。

生产:科技当家示范点引路

神奇的科技成果应用在日常生活特别是生产中,使京郊农村大变样以往只是海外奇谈的精准农业,如今已走进寻常农户家,帮助实现科学管理。

众多科技新成果是怎样被广大农民接受、应用的?除了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外,树立起有说服力的科技示范点,调动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是重要一环。

杨伟光介绍,在科技项目推广初期,通过深入调研,选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优质项目,建立起示范点。示范点看得见、摸得着,吸引着广大农民。用示范点引路,政府的惠农科技措施变成了农民的自发要求,从“要你做”,变成了“我要做”。

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百村蔬菜品种更新示范工程共推广新品种150个。到2007年底,带动农户2.6万户,带动菜农增收6933万元,辐射北京菜田面积的1/3以上,累计新增纯收益3.02亿元。

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方面,已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0多家,推广了1000余种新品种新技术。2007年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发展:探索新机制培育新农民

“科技兴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新机制、培育新农民,是必然选择。

为了推广农业新技术,北京市科委从2006年开始组建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两年中,建立起一支7000余人的农村基层科技人员队伍,以农民服务农民,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变“科技下乡”为“科技驻乡”。

农村科技协调员不仅是“技术员”,还是上传下达的“信息员”、把握需求的“协调员”、连接市场的“推销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此外,新机制还有很多:创新型乡镇、农村科技服务港、爱农信息驿站、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等等。

在新机制作用下,新型农民在成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学科技到用科技、迷科技。

展会上有一种“暖气吊炕”,对节能“吊炕”加以了改进。节能“吊炕”从炕下伸出几条“腿”,使大炕离开了地面,让更多的热量散发在房间中。而“暖气吊炕”又在节能“吊炕”基础上增加了暖气管道,与房间中暖气管道连接,更加节能保暖。其发明人就是顺义区龙湾屯镇农村科技协调员焦自忠。

展会上还有一个类似加长版大拖车的模型。工作人员介绍,把它开进田间地头,把废弃的秸秆从机器一端塞进去,不久就能从另一端流出分解合成的生物质燃油!“这不但解决了过去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能使农民增收。”这一变废为宝的发明人也是农民。这几位农民因此获得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成立了一家公司,总经理就是他们的村长。

怀柔区琉璃庙农民掌握了低温活水循环等技术,成功地培育了欧洲鲟鱼,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卜向东摄

位于延庆县的美丽湿地,就是一个生态污水处理场。王希宝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