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给推广可降解塑料袋支招

2009-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尹卫国 我有话说
北京奥运会使用的7种规格500多万个塑料袋,经过约1个月的生物有效堆肥处理,已全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回归自然,未产生任何污染。(见2008年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这条环保喜讯令人振奋,因为它让公众看到了根治白色污染的希望。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认为,奥运会使用的塑料袋回归自然,说明国内生物降解塑料技术已达

到国际领先水准。那么,这项新技术能迅速推广吗?据悉,奥运会使用的塑料袋主要成分是玉米淀粉,成本是目前市场上普通塑料袋的4倍左右,故在社会上推广难度较大。这就是说,生物降解塑料袋的技术和工艺已基本成熟,具备向市场转化的生产条件,之所以难以推广,主要难在价格“瓶颈”。

然而,笔者认为这个“瓶颈”亟待疏通。塑料袋被称为19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因为它在方便人们购物的同时,给地球环境带来了持久、深重的“白色污染”。如果能通过生物降解技术将塑料袋的“白色污染”化解为零,此举也可称得上是21世纪人类环保的“伟大发明”。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一要义”的今天,多花一些钱推广生物降解技术很有必要。据了解,目前处置“白色污染”的方式一是深埋,二是焚烧,都属下策。深埋污染土壤,且百余年后都难以分解;焚烧释放的有毒气体和烟尘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污染大气环境。因此,如今有了不产生任何污染物甚至能够变费为宝的生物降解技术,我们不能因为价格问题而使生物降解塑料袋难以进入市场,而只是成为“花瓶”专利。

推广生物降解塑料袋的必要性更在于:目前我国公众在购物时与塑料袋仍然“形影不离”,塑料袋使用量很大,因此生物降解技术和产品亟待产业化。这需要国家从政策、财政和税收等多方面进行大力扶持。例如,可以建设集中处理塑料袋的生物降解工厂,形成新的环保产业链。此外,应想办法化解生物塑料袋的高成本。在此,笔者建议采取五项措施筹集资金,促进可降解塑料袋推广应用:财政补一点,税收降一点,消费者掏一点,生产销售商让利点,加快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以降低成本。在公众对高价塑料袋一时难以接受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政府采购,在社会公共场所率先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袋,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