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文关怀”与“文理分科”

2009-0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汪飞 我有话说
日前,在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等单位主办的“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作了“人才培育与教育创新”的演讲,直言我国现行教育的三大“病症”,其中之一就是“高中文理分科”,指出高中文理分科,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分离,认为这也是我们缺失诺贝尔奖的一
个重要原因。

朱永新认为,过早的文理分科以后,理科的学生不再学历史、学地理,不再和伟大的思想家对话,那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就有问题,对中国的问题、对人类的问题、对民族文化的关怀、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等问题就会很少关注。

朱永新的此番言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人文关怀简言之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一个人的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甚至对社会的发展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当下,人文关怀的缺失的确是我国人才培养上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诚然,人文知识是形成人文情怀的基础,过早的文理分科,使得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文学经典,从而导致人文知识面狭窄;而文理不分科,至少可以使学生不得不接受一些人文学科的知识。然而,仅是被动接受一些人文知识,显然并不足以形成人文关怀。

文理分科,本质上是教育功利化的产物,是应试教育的副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技能愈发受到重视,对于升学和未来的就业,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文理分班,其实就是这种升学和就业格局的客观反映。如果我们骨子里还是重视培养会考试的孩子,那么人文关怀的培养与塑造就会成为空话。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简单取消文理分科,只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与人文关怀渐行渐远。

其实,人文关怀的精神并不只是在文科的课堂上才能够培养出来。如果学生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学生们从文科的课堂上到底能够培养出多少人文关怀的素养也还是一件存疑的事。再者,老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秉持的教育理念也十分重要。不论是文科老师还是理科老师,都有责任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关怀的人。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量的是,现在中学的文科课程以及教学的方式,对于传承人文精神而言是否真正合格。几篇古文、几个历史事件,单纯的灌输、机械的记忆,显然很难达到提高见解、塑造精神的目的。在目前中学的文科课程中,有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有关责任、忠诚、良心、勇气、反思、关爱等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到底有几何呢?

无论如何,对人文关怀的强调与呼唤都值得称道。在现有条件下,我们不妨先从知识架构的改善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做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